心密資料整理網整理
目錄
2019年1月5日節選
一、讀書明理非實修
問:準備修心中心法,在實修過程中,佛經類的哪些能看?
答:沒有可以讀的書目,也沒有排除任何佛經,兩個都沒有,沒有這一類,沒有誰給你列出一個目錄讓你讀,也沒有排除哪些經典,都沒有,即使不了義的經典,也很好,方便也很好啊,你知道那是方便就不要緊了,它就非常好了,你不知道那是方便,你認為那是究竟,那大誤解,你只要沒有那個認為,方便是很好的啊,知道那是方便,那麼方便就很好。
問:今天開始學大手印
答:你可能有個誤解,你的誤解在於什麼呢?學大手印,或者讀佛經,或者讀什麼書,你也認為那是修行,那不是修行,那叫明理啊,搞明白道理,那咋能算修行啊,你看啥是修行?或念佛,或參禪,或修密,那才叫修行,看看書,聽聽經,那是明理啊!那不算修行,那哪能算修行。
二、關於信仰的建立
問:以前多次說過,如今年輕人缺乏信仰,我即是如此,請問如何根治?
答:是這樣,我是發現一種現象,沒法治啊,這咋治啊,這沒法治,只是說,缺乏信仰,看出來有這種現象,沒有辦法根治,咋有辦法根治?你說我不想缺乏,那不好辦啊,你一發心就有信仰了嘛,你就不缺乏信仰了嘛。
三、千座內是否要斷淫欲?
問:千座內須斷欲嗎?
答:當然,我理解,據我理解,你所說的欲,指的是淫欲,對嗎?
問:對,
答:那我沒理解錯,這樣說:斷欲很好,只能這麼說,但是呢,能作為必須的要求嗎?斷欲很好,固然好,也沒有到作為必須要這麼的要求,你為什麼把好事當成必須呢?
問:我沒發徹底斷欲的心
答:我不是告訴你嗎,徹底斷欲很好,但你別把它看成是必須這樣才能修,別看成必須,當然很好,你能斷為什麼不斷呢?
四、修法標準不可立
問:有沒有度量打坐品質好壞的標準?
答:沒聽到過,像”標準“這個詞沒聽到過,這樣說:什麼什麼的標準,這麼說話,你
說是打坐品質的標準,還有手印的標準,念咒念的標準,標準這個詞在三代祖師開示裡,我都沒有見到過,那到你這兒就要標準了,在標準著上了,這一弄咋樣都不如法,沒有合適的時候了,這又何苦呢。我給你弄個標準,弄得連飯都2019年1月19日齊志軍老師網路答疑文字節選
五、定中境界非動念
問:定中境界不也是動念嗎?
答:那不是動念,不是動念,定中的境界不是動念。如果你把那看成動念也可以,為什麼呢,就像天臺止觀吧,咱不說一念三千了,那是大止觀了,咱說小止觀,童蒙就是小,給兒童啟蒙的,不就是小嘛,童蒙止觀不就是六妙門嘛,數、隨、止、觀、還、淨的那個觀,就說那個觀也是定中起一念呢,那不是觀三千法啊,一念觀十法界,十法界,十個法界就是四聖六凡,那這個比那三千法容易多了,就這也觀不成,不要說三千了,十法界也觀不成,要不你試試,所以定中起念那麼說也不是不可以,他就說定中起一念, 一念具足三千法,就那麼說的,那你說動念也不是不可以,但那是定中,你別跟打妄想起念,不能相比較,不相干,不能相比較,不是打妄想那個起念,不是那個。
六、關於寂照照寂
問:寂照照寂,切忌用力,成佛作祖,無他秘密
答:這個寂照照寂這個,好像祖師開示裡有啊,有詳細的解釋。
問:第一句心平氣和,了了分明這樣理解對嗎?
答:不對,你說的第一句寂照照寂,是這樣,寂是體,照是用,寂是佛性,照是佛性之用,照什麼呀,照佛性,這個用古人的比喻就是如珠吐光,就是會發光的珠子,還照珠體,還照自己,寂照照寂就是照自己,自心照自心,返觀自心而見性,就是這個意思,寂照照寂就是這意思,寂就是本體,就是佛性,佛性照什麼呀,佛性照佛性,就是親見佛性,我這麼理解的,這不就說的見性嘛,成佛作祖,無他秘密,成佛作祖,都離不開見性,沒有別的秘密,就這意思。
七、十世古今不離當念
問: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無邊刹境自他不隔於毫端
答:上一句“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不就是說的是時間嘛,過去、現在、未來,時間不離當下。“無邊刹境自他不隔於毫端”那就說的空間,無邊刹境不是大嘛,毫端是毫毛的尖端,毫毛的尖端太小了,不隔於毫端,不就是說大中含小,小中含大,這個十世古今不就是說的時間,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都不可得,是說的這個的,那還啥理解的,沒啥理解的。
八、有什麼靈知不靈知的
問:凜然一覺,朗然現前是顯真嗎?
答:是的,就是說這個,顯真就是說的這個,凜然一覺誰現前了,什麼現前了,真如佛性現前了,不是顯真了嘛,真如佛性現前不就是顯真嘛,這都還不算真觀照呐,因為這個真跟那個妄是相對說的,有相對就不是真正的真,真正的真沒有相對,所以朗然現前那一個,那就是了了靈知,剛才老人開示裡也提到了,這些都是引人入道說的,你真證到了這個了了靈知,你去問老人這個事,老人就說有什麼靈知不靈知的,都這麼說話了,給你掃掉了,才是真的呢。
2019年1月26日節選
一、保任的前提是已經見性
問:他說保任保熟了。
答:他說保任就有前提,前提是他已經見性了。直接下手就問保任,那就是說他見性了。你瞭解他的情況嗎?他是見性了嗎?他要不是見性了,他那保任還是保任嗎?那不是打妄想嗎?我猜他是打妄想,咱都不瞭解他的情況,他是不是見性怎麼猜呀?根據他這個問題我就能猜。見性是狀態?那是看個光影,是一個境界,見性是個狀態嗎?有他這一問就知道,他那個前提其實就不應該承認的。前提不存在,所以他這個問題沒有意義。
不能吃,你飯都吃不上,比如:必須絕對的清潔。這一絕對,你那飯都吃不上,根本就找不來那個絕對清潔,我看你咋吃,啥都不能吃了,沒有能吃的東西,在空氣裡暴露過,就不算絕對清潔,為什麼呢?空氣裡有很多細菌,你說這飯還有法吃嗎?我就拿這個比那個呢。什麼都得弄個標準,我就比這標準,一標準把你自己弄進去了,永遠都不合格。
2019年1月12日節選
一、老人說的爆炸是無相
問:我前兩天在座上爆炸了一次,感覺像燒燙的油鍋裡滴了幾滴水,爆炸完之後,沒有炸開,啥事也沒有。
答:你講的全是境界,老人講的卒地折、爆地斷什麼的,跟你講的不是一碼事,老人說的是無相現前了,再對比對比和你說的一樣不一樣,你說的都是有相,講的都是有相,一說爆炸你就來個有相的爆炸,老人說的是無相的,卒地折、爆地斷。
問:如同猶如爆炸物
答:如同猶如爆炸物,是比方的,一時脫落粉碎,化為烏有。你那並不是化為烏有吧,並且連烏有也烏有,你那空樂明還在呐,不是那回事,你把這個理解為空樂明,可不是那回事,空樂明並不是烏有呀,唉呀,別猜想了,猜想了都不是,別猜想了,證到了再來看老人這一段,不證到別猜想了,不要再猜想,猜想的都是有相的,你猜想的都是從有相的角度去猜想的,有相習慣了,老人說的是無相,它咋會是一回事,要麼你說的和老人說的仔細對比對比,是一回事嗎?你講的和老人講的不是一碼事。因為我們剛才不是學了這個了,那是老人說的,跟你講的是一回事嗎?跟你講的不是一碼事。
問:針對爆炸說的
答:針對爆炸說的,是這樣,是針對誤解了的爆炸說的,老人說的是他誤解這個嗎?他這個是有相說的啊,老人說是化為烏有,他這個爆炸可不是化為烏有,他是有相在那兒,所以說你看看,仔細對比看一樣不一樣,不是一回事,但是總是這麼理解,總是按自己那個有相的思路去理解,別,因為它是言語道斷,心行路絕,不在你那思維裡,別去思維了,你的思維跟老人所說相差甚遠,不要這樣想了,阿彌陀佛。
二、凜然一覺,朗然現前就是做功夫
問:凜然一覺,朗然現前就是做功夫的?
答:你要假如說,不用你凜然一覺,他也現前,那不需要你做功夫了,那還需要你做功夫啊,你一覺他會現前,不覺他又被妄念覆蓋了,這個時候我就凜然一覺,讓他佛性現前,這就是做功夫的觀照嘛,做功夫的。這就是功夫到了。
問:功夫到了才會常現前。
答:你弄顛倒了,要是常現前,那還要做功夫幹什麼啊,要是常現前就不要功夫了,就是因為他不會常現前,你才需要做功夫。
三、莫錯認定盤星
問:已過了千座了,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師兄們說的那些啥都沒有。
答:實際上啊,你說這個啥都沒有也不可能,但是呢,你要是說不太明顯這有可能,啥都沒有是不可能的,堅持一千座,啥都沒有,那絕不可能。就是你那不算,這都不算,太不明顯了,那咋會不算呢,不可能啥都沒有。
問:還得坐下去?
答:你不說你都打完千座了,打完千座是不是坐下去,倒是不大要緊,當然打完千座再坐下去的也有很多,那你就坐下去吧,那也沒有關係,坐下去也沒有關係。打完千座了,三五百座的時候力量最大,朗然現前肯定會有,但是你不要那無相啊,你要的是有相,你才說啥也沒有。你不要無相,現前你也不要,奈你不認取何呀!要有相的認取,那你是錯認定盤星,不叫認取,你認個有相,認個境界,那叫認取?錯認定盤星了。你看看老人說的什麼,老人說的啥都沒有啊,連沒有也沒有,啥都沒有,你說的那個必須有,我這兒沒有見,我這沒有那個有,所以我啥成績都沒有。顛倒了呀,你要的恰恰不是解脫,是境界。解脫現前你也不要,因為啥也沒有就不要。
問:要的是爆炸,
答:對,要的是爆炸,不是要的見性。
問:要的是神奇,
答:要的是神奇,哪有神奇呀?老人說的那個不算神奇啊,是本分啊,哪算神奇啊。
四、平常心是道(趙州四十年打成一片)
問:去年十二月初,早晨打完坐,上午和佛友去繞佛,中間休息,在拜凳上盤坐,期間瞌睡,當時猛然一覺,突然身心忽失,靈知了了,我的問題是,趙州說四十年打成一片,意思是生活中不能一致?
答:你早就著相了啊,你早就著境了,著這個境界,趙州說的打成一片,是不著境的話,你這樣理解趙州,你就說是,四十年裡一直都是靈知了了,咋會是啊,別著境了,四十年才打成一片,就是四十年才弄成平常心呐,平常心是道,你弄神奇的東西都不是道,平常心是道。
五、認取有相即成光影
問:身心世界一切化空,是否也是座下的一種空樂明的境界,除非如老人所言,回頭轉腦,才能打開本來。否則,即使身心世界全部化空,自性放大光明,也只是一種光影?
答:你這個認識有問題呀,問題是什麼呢,這個自性放大光明怎麼會是光影呢,你不認取,或者認取有相,才說是光影,你認一種有相,一種光明,就像說的空樂明,認空樂明那當然是一種光影,是你認取的事,光影是認取的事,並不是自性光明是光影,自性光明永遠都不是光影,自性光明就是實相,最真實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那個有相的全是虛妄的,自性光明就是最真實的,它怎麼會是光影呐,你要說是認空樂明瞭,那就是光影,見解有問題。
問:只是一片光明的意識
答:你說的不是老人說的這個意思了,因為你這個光的意識是可得的,老人說的什麼,老人說是可得?不能在有能知與所知,你這個明明就是能知與所知嘛,所以你說的這個,跟剛才講的那個,老人講的那個,不是一碼事,這為什麼不是一碼事呢,都是你自己理解的,理解造成。
六、無性可見是真見性
問:真心的影子是第二月
答:真心的影子哪是第二月呀,那是水中月啊,水中月,看著是有,是沒有的,那是影子,第二月是修行造成的,楞嚴經上講是捏目,捏目就比喻修行吧,捏眼造成的,並不是水中的月。第二月,就是你修行了,靈知就會現前,但是你別認為這是真見性,因為那法見未除,除了法見,才是見性,也就是說,有性可見,就是有為,有為法不是解脫,不名見性,無修無得無證,本就無修無得無證,無性可見是真見性。
七、真見性必須掃清一切痕跡
問:凜然一覺,朗然現前的是什麼?
答:是佛性啊,朗然現的什麼呀,就是佛性,凜然一覺,朗然現前是佛性,真如,或者叫顯真,這個真跟那個妄是對應的,所以只能說那是第二月,還不能算是真見性,這個時候要是按照一開始引導修行的那個方便說法,可以認為是肯定了,已經見性,可以這麼認為,但那並不是真見性,真見性必須掃清楚,什麼痕跡都沒有了,那才是真見性,有痕跡不算真見性。
2019年2月2日節選
一、順境逆境皆是輪回
問:心裡想著一件事一直過不去,是業力嗎?
答:心裡想著一件事一直過不去,那不是糾結嘛,就是想不開嘛。過得去和過不去,一直想和偶爾想,全都是業力,沒有一個事在業力之外,阿彌陀佛。不僅心糾結是,你心不糾結也是業力。要說是突破了那個業力,那就心糾結也可以不算成業力。
問:沒有了,就解脫了。
答:你還是說的解脫呀,那你說業力幹什麼呀?解脫,光從心糾結裡解脫出去?不對,也從你那順境裡解脫出去,不是光逆境。順境也是輪回,也要解脫出去的,不僅僅是逆境。沒成就以前都是受業力的束縛,不管是順和逆,全都是業力。你要解脫出去,順境也要解脫出去,順境比那個逆境更難解脫出去,更難辦。
問:這全都說的夢話。
答:沒錯。
二、無所得和無所住
問:無所得和無所住是一個意思嗎?
答:這還用說,明顯不是啊,這哪會是同一個意思。字面意思一看就知道,無所得、無所住嘛,無所住就是沒有執著,無所得就是當體即空的意思,當體即空和無所執著咋會是一個意思啊。
三、業力和習氣
問:貪財貪色的心是業力,沒有了就是解脫了?
答:你弄一個業力這個詞,把你套住了,你知道嗎?貪財和貪色的心應該沒有。
問:人間善法也不貪。
答:善法是不貪啊,不貪不見得是解脫道啊。比如不貪反而佈施,可以得到福報,不求解脫可以得福報,得福報也是業力呀,習氣呀。假如你是解脫了以後,還有貪的習氣,那個見性以後還有,那叫習氣,要假如沒有見性,那就不叫習氣。我們說習氣跟業力,沒有跟貪心直接聯繫,習氣就是一種習慣,不僅僅是貪的習慣,貪、嗔、癡、慢、疑這些習慣都有。你是說見性以後還有這種習慣,這叫習氣,假如沒有見性,那這種就不能叫習氣了,是叫業力。
2019年2月9日節選
一、關於印證
問:印證的心態?
答:你找印證的心態,說明印證這個詞你就沒理解。什麼叫印證?兩個地方,你去看看啥叫印證。一個看《六祖壇經》,永嘉禪師找六祖去印證那個過程。“我這是不是見性?”“你這是”,或者”你這不是”,有這事兒?再一個看看《乙亥講演錄》印證分,看看什麼是印證,都不是你理解的那樣。找師父說你見性不見性,那不叫印證,說你見性是害了你了,說你沒見性埋汰你了。為什麼說你不見性是埋汰你,就是沒說你不見性,當然也沒說你見性。就是說,親證不可得,見即是性,還見什麼性,眼還能見眼嗎?這是真見性,無性可見是真見性。
二、見性後是無事人
問:明心見性後,還需要去閉關或參加打七活動嗎?
答:明心見性後就不存在你這個問題了,就不可能再去問需要或者不需要什麼了。不是一定要閉、一定要打,也不是一定不閉、一定不打,也不是閉也可以、打也可以,都不是。你現在問的這個是明心見性前的問題,不是見性後的問題。阿彌陀佛。
你說高峰禪師見性後還去獅子岩閉關,我說的是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不影響不閉關,也不影響閉關,也不是必須閉關,也不是必須不去閉關,也不是閉不閉都可以,是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也不耽誤都可以,也不耽誤閉,也不耽誤不閉。
三、什麼是能所雙亡
問:能所雙亡是什麼意思?
答:能所雙亡,你說具體什麼是能,什麼是所,你怎麼理解能所雙亡的?
問:明明了了嗎?
答:不對,不是那回事。我跟你說說能所雙亡,能和所,咱都說具體的。比如聽海潮發出的聲音,“嘩啦嘩啦”的聲,“能”是什麼?“能”是聞性,聽聲音那個耳朵能聞的聞性是“能”。“所”就是海潮音,海潮音入到耳朵裡了,聞性聽到了。能所雙亡是什麼呢?“所入寂寂”,所入聲音入到耳朵裡就寂靜了,聽不到了。“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這段是經文裡的話。這就是能所,能是能聽,所就是所聽,就是所聽到的,雙亡就是兩個都沒有,兩個都沒有就是“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這就是能所雙亡,阿彌陀佛。
問:是說明明瞭了嗎?
答:不是你說的意思,所入寂寂不是明明了了。“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這是能所雙亡。聞是能,所聞就是海潮音,“聞所聞盡,盡聞不住”,這不是經文裡講的嘛,這就是能所雙亡,阿彌陀佛。
四、無所得才是真得
問:凜然一覺時,佛性朗然現前,這是方便說?
答:這有啥方便說?這裡不存在方便,也不存在不方便,是說那個事的。
問:真見性人,掄刀上陣亦得見之。
答:是呀,這一個才是真呢!
問:掄刀上陣時亦得見之,也是方便說?
答:別說這個方便,在這兒不提方便,不說方便,也不說不方便。“掄刀上陣亦得見之”是真見性,“佛性朗然現前”不一定是真的,那是你修行的結果。你修的時候,他就可能朗然現前,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靈知之性朗然現前。我都找過母音老人呐,老人這麼說的:“有什麼靈知不靈知的!一下子忘掉他吧。”過一陣子,我還問這個事,老人回答:“還沒忘掉啊?早該忘掉他了!不可得,這一個靈知之性也不可得。”當然,我們修行要走這條路的呀,你不能把這條路給斷掉。我們一開始就是要注意這個事,認取靈知,別讓他錯過,就是要走這條路的。非要到你後來說的這個,“掄刀上陣亦得見之”,這個時候才能說是真見性,原來那都是相似的,或者叫第二月,不是真的,是捏目造成的。第二月是捏眼造成的,捏眼比喻修行,你修行了,靈知之性就會現前,他就會現前,我們注意不要錯過他,這個過程要有的,但你不能說是這是真見性。到無性可見了,就是“掄刀上陣亦得見之”,見就是性,還見什麼性啊!到這兒才是真見性。有性可見,有修、有得、有證都不是真的,你有所得,都不是真的,無所得才是真得,阿彌陀佛。
五、無性可見是真見性
問:沒有顏色,沒有味道,怎麼說都不對,只有自己能體會,這算見性嗎?
答:怎麼說都不對,那你這一句,“這算見性嗎?”這句話也不對。無性可見是真見性,有性可見都是有為法,有所作為,你見性了,那都不是真見性。這到這兒了,還用這個算那個算,還用算呐?你算來算去全是有為法,算也是有為,不算也是有為,不都有為了。所以說,有時候就這麼說話,說你見性把你害了,說你沒見性埋汰你了。說把他忘了吧,那就是沒見性?絕不是,沒性可見。沒性可見就是不見性?沒性可見是真見性!不是說過了嘛,第三句就是這個,“所謂見性者,即非見性,是名見性”,那才是真見性了。
六、心中心的佛力加持
問:心中心靠佛力,什麼是佛力?
答:佛力就是佛的力量,或者叫佛的加持力。楞伽經裡這麼說,佛用兩種神力加持菩薩,建立菩薩法界,一個就是三昧言說神力,大概就是三昧言說這個名字;另一個叫手灌頂神力,心中心法靠佛力,就是靠手灌頂神力。
七、自力佛力都不在心外
問:心外不是無法嗎,那有什麼自力和佛力?
答:我們就是對著自力和佛力這種事說心外無法的,說自力和佛力都在心內,不在心外。並不是心外無法,就沒有自力和佛力了,你這個邏輯不對的。我們正是對著自力佛力,還有種種法全都是,心外就無法,凡法都在心內,對這個說心外無法的。
2019年2月16日節選
一、持戒與開遮持犯
問:持戒是不是不能太著相?
答:哎呀,持戒哪能算著相呐,持戒不算著相。
問:內心清淨就是戒?
答:那說的是戒體呀,內心清淨,哪還有說戒相的,戒相說的是具體的形象。這個你不能說著相不著相,講的就是相,你哪能說著相不著相啊。戒體、戒相,你說的是內心,心戒,當然說的是戒體。
問:四支戒相?
答:當然不能說的過頭了,因為戒相有“持、犯、開、遮”,戒有“持、犯、開、遮”。好吧,這樣說吧,說殺生,說“持”的時候就把殺生的性質說了,不要說殺人,殺什麼了,乃至螻蟻也不得故殺,說這個怎麼持。說“犯”的時候,就不同了,不是說“持、犯、開、遮”嘛,說“犯”的時候咋樣算犯了殺戒,那就要四緣具足,就是四個條件都具足,剛才不是說什麼是緣,緣就是條件嘛,四個條件你都有,這就犯了殺生戒了,四緣具足,哪四緣呢?
第一緣:起殺心;第二緣:具殺方便,具殺方便的意思就是你的力量大,他殺你殺不成,你能殺了他,你能欺負住他,這就叫具殺方便;第三個緣:彼是眾生,他是眾生,他並不是個木頭人兒,是個眾生,就是活的;第四個條件:彼命斷,殺死了,要是他沒死,還不夠條件呢,命斷了,這四緣具足。這就說的“犯”,犯就和那個“持”不同了,犯有條件,不合條件還不算犯戒。還有“開”,開就是犯了戒了,四緣具足的,但是呢,我就是要起殺心,就要殺死他,我有殺方便,我就要殺他,菩薩作是念,這麼想,作是念:“我斷彼命,”就要殺死他,起了殺心了嘛,“我若不斷其命,彼現行七逆”,正在幹七逆的事,比方說,他正在殺他父親和母親,這就是七逆裡頭有殺父殺母啊,他正幹這事,“我斷彼命,”七逆者墮無間地獄,“我斷彼命,彼就不犯七逆,他不墮地獄,我墮地獄”。發的這種心,彼命斷,就這樣把那壞蛋殺死了,現行七逆者被殺死了,開戒了,開了殺戒,殺死了,下邊緊接著說了一句就是“是菩薩有無量功德”,“開”是無量功德,這就是“持、犯、開”。“遮”是什麼意思,在某種條件下不允許開,這就是遮,遮是不允許,遮就是不允許的意思,不允許開,這就是遮,“持、犯、開、遮”戒都講這個,這就是戒相,你說的四支戒相,我認為那是誤解戒相,他不叫持戒,因為他不瞭解怎麼持法,“持、犯、開、遮”,他不懂。
說戒相是戲論呐,那算不懂戒的人,戒律就不是限制,戒律是方便呐!實際上守戒的重要作為在於懺悔,懺悔的重要意義在於清淨。一懺悔就能清淨,清淨的意思就是如同未做,就像沒有做那個事一樣,做那個事落因果,沒做那個事因果也不落了。你看看懺悔清淨有多好,哪像現在這樣誤解,“我不敢受戒,為什麼呢?我受了戒以後,辦一件壞事,罰我兩回,落一回因果,再犯一回戒”,大誤解!因果也可以不落了,但是你要懺悔,懺悔清淨,懺悔清淨,就是如同未做,就像沒有做那個事一樣。
二、關於金蓮護身咒
問:金蓮護身咒
答:金蓮護身是女性修的呀,有金蓮護身,他咋樣都不可能受到強暴,因為什麼呢,男人他不管用了,由於你有這個咒護身,他一挨你他就管用,所以咋樣都不可能遭到強暴,這是用來保護女性的,不受人強暴。要是那些壞人要去強暴,那不管用了,他那不管用了,他也強暴不成,這就自然護了身了,金蓮護身咒,修49天就行,就會有這個效果。
三、關於滅受想定
問:滅受想定在四禪八定中屬於哪個定?
答:滅受想定是第九個次第呀,四禪八定過了第九次地就是滅受想定,又叫九次第定,縱能修得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是楞嚴經裡的經文嘛,九次地定就是八定後面加第九個地就是九次第定,那個第九個次地就是滅受想定,他不在八定裡。
四、見性就是認取無相的心態
問:身心世界化空容易見性嗎?
答:是容易見性,但你不肯呐,身心世界化空佛性一定是會朗然現前,但你不一定見性,因為你不肯。
問:見性是世界觀的轉變?
答:什麼世界觀,不相干,你說這不相干,認取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靈知之性,不肯認取,靈知之性一定會現前,你不肯認取,因為他無相啊,你想認取的都是有相,你想化空他有個空相,那個空相不等於佛性啊,那就是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像這心相就不肯認,這就是無相的心態,不認取這個。
五、身心化空是否證悟
問:身體要化空了才算證悟麼?
答:你別拿這種有相的空、有、身體,別拿這個去跟證悟聯繫。身體化空了,佛性一定會朗然現前,但是,你要不體認也不算證悟。他那個說的啥,要拿這個身體呀、空呀、有呀這些東西去聯繫證悟,本來是無相法,他是非要從有相上找個標準,那個有相標準是好事,身心世界化空,不是好事嗎?身心世界化空的時候,佛性一定會朗然現前,但他不一定證悟,為什麼呢?佛性朗然現前他不要啊,因為他要的不是這個,他要的是有相,他就沒有考慮過無相,所以想證悟也是知見的問題,有什麼好處,就是現前了,他也不一定證取,怎麼樣,證悟不了,你比如我們說的爆炸,在那種情況下一定會朗然現前,但是不一定見性,爆炸也不一定見性,為什麼呢?朗然現前他也不要,他要的都是有相,朗然現前的是無相,無相的不要,他要的是有相,所以就算爆炸也不見得見性,也不見得證悟啊,所以這是知見上的事,這沒辦法。
問:其實身心世界化空的朗然現前跟現在的朗然現前也沒區別
答:對對,那個時候更容易,不錯,更容易。就是他明顯的突顯出來了,現在不太明顯,明顯的突顯出來了,身心世界化空,佛性朗然現前,明顯突顯出來了,不要那個他還找一個現象,非要找一個有相,所以,就是現前他也不一定證悟,不要,不要無相,這是知見的問題,這事沒法辦。
問:如果沒有化空,就談不上證悟吧?
答:也未必,他這兩個問題都是未必。為什麼說未必,是這個道理,並不是他這個說法,沒有化空這個,不是這個,本來就空不用你化,所以說也未必,本來就空,還用你化空啊?原本就是空的,原本並不實有,本來就空,所以說也未必。就是從空有,什麼這些爆炸,從這上體認開悟,那哪能啊,不可能,是在那種情況下突顯出來了,更容易,容易體認他也不體認,你沒辦法了。
問:沒化空不能算證悟嗎?
答:我就回答他吧,不相干,三個字兒。我就回答他這三個字兒,這文字回答跟那個語言就不一樣了,文字回答簡練,我就回答個不相干,他別說是沒化空不算證悟,他就是說化空了算證悟,也一樣不相干,不是那麼聯繫的,所以不相干,理解有問題。阿彌陀佛!
六、世間因果和出世間因果
問:緣是什麼?
答:簡單的說緣就是條件,用我們現在語言說,緣就是條件。你比如我們說的因果,剛才不是說了嘛,初學先從因果入,其實少說了一個字,應該是因緣果。因果說的什麼啊?因果就是因緣所生法,這就叫因果。為什麼說這個是條件呢,因為不遇緣造業不受報啊,不受報是因為他沒有遇緣,遇緣了才會受報。比如前生你造了發財的因了,造了因了,今生呢,既然我前生造了發財的因了,今生一定會發財,我啥都不幹了,那麼,你就不發財,為什麼呢?因為沒緣,你那個幹就是緣,不遇這個緣,你造因他也不受報,哪怕過了百千劫你才肯幹,那個時候你還是發財。縱繞百千劫,終不落空亡,因緣會遇時,因不遇緣不行,遇見緣了,果報還自受。你自己受報,這就是因果,應該說因緣果,我們把那緣忘了,要把緣忘了,那不成了絕對的宿命論了?造個因一定受果?那不遇緣就不受果,遇緣才會受果,哪怕你這個緣百千劫以後才來,那個時候也還受報。所以你那個因是沒消失的,種子就是沒消失的,不遇緣種子就不能發,就像種地一樣啊,沒有土壤、水分、溫度,沒有這個,就是有種子他也不會發。哎,非要有那個緣了,就是那個土壤啊,這個水分啊,溫度啊,有這個,這就受果了,他就變成一棵植物了,那種子就消失了。
問:不受報就是息緣嗎?
答:不是說不受報,沒緣,但他這個種子一直都在,肯定還是會受報,不遇緣他就不受報。息什麼緣呐,什麼息緣呢,咋回事啊,緣是條件,剛才不是說了,就是說我造了因了,今生能發財,但是我啥也不幹了,啥也不幹你不發財,為什麼呢?因為你沒緣,你那個幹就是緣,沒這個緣,就是你造了發財的因,他也不會受報,他叫因緣果,總是把這個緣忽略了說因果,阿彌陀佛。
問:緣不具足,果報就不現前。
答:是啊,緣不具足,果報不現前。什麼時候有了緣了,他就必然會受報,時間再久那個種子都不消失,這就是因果,造因必定受果。你注意啊,我們說的是世間因果,可沒說解脫道,如果說解脫道,另做別論,我給你念一段經你聽聽啊。“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受人輕賤,世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你看看這因有了不,造了墮惡道的因了,“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消滅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墮三惡道了。那是怎麼消滅的?修解脫道了呀,我們剛才說永遠不會消失,指的是世間輪回法,沒有修解脫道,指的這個。要假如這個業不能消,那就根本不存在解脫道了啊,因為你在受報的時候,又造了新因了,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根本就沒有報盡、報完的時候,你往哪兒去成就啊,成就不了了,一直在受報,你永遠在受報,你成就不了了,就是因為他能消,所以能成就。阿羅漢也是說“舊業已消”,他不是“舊業已消”就沒法兒“不受後有”了,“梵行已立,所做已辦,不受後有”,他不受後有,不受後有就是業消盡了,不消業他不受後有能行?他必然受後有來受報。所以他是能消的,不是不能消的,但是,那是解脫道,要假如不能消,那就不存在解脫道了。
七、物理學與佛法
問:以後物理學的發展,能不能和佛法不謀而合?
答:研究物件不同啊,這樣說吧,咱按佛經裡說,佛經裡是說的這個心法和色法,佛法講的主要是心法啊,物理學主要講的是色法啊。你要用現在話說吧,心法就是精神世界,色法就是物質世界,物理學的研究方向是物質世界,不是精神世界,他怎麼能不謀而合呢?方向就不同啊,這個佛法講的就是精神世界的事,物理學研究物理世界的事,矛盾是不矛盾,不謀而合是不可能的,因為他方向不一樣。
問:量子力學比佛法
答:那是說個別概念的,你比方說,說到這個鄰虛塵,看到過這個,佛法裡有鄰虛塵。要是對照,那是對照名詞的,也可以在物理學上找一個波粒二相性,波粒二相性不就那個跟臨近虛空的微塵比照了。波和粒子,粒子就是那個微塵吧,波就算是虛空吧,就這麼說,那這就是說跟虛空,臨盡虛空的微塵,可以用波粒二相性來比照,那是比照名詞的,並不是方向。剛才咱們說的是大的方向,大的方向,物理學的方向研究色法,佛經主要講的是心法,提到色法說的也不多,不過多的說色法,主要講心法。
八、心中心法持咒與呼吸無關
問:持咒的節奏跟呼吸
答:坐上持咒跟呼吸不相干,我們不是心念耳聞嘛,不相干。你要說口念,可能跟呼吸有關係,就是口念也不應該跟呼吸有關,為什麼呢?你可以學會吸氣也能念,我們持咒就跟呼吸不相干,這樣就好,因為什麼呢?呼氣也能念,吸氣也能念,這就不相干了嘛
問:持咒跟呼吸無關
答:對,持咒跟呼吸應該是無關的,別讓他有關,就算你出聲念他也能無關。
九、用法印辨別正法
問:魔王對佛說入你法門,壞你法度,應該什麼樣子?
答:哎呀,別在心密法門裡別說這個了,容易辨別啊,那不有法印在麼,如果所說的法,符合法印,就是佛法,不符合法印,就不是佛法。這個話啊,是當年經裡有這個經,那是釋迦牟尼佛臨圓寂的時候,天王,就是天神王,天王、阿修羅王、鬼王,還有魔王,請來幹什麼呀?我要圓寂了,我就請你們在我圓寂後護持我的法門,請他們護法的。當然了,這天王了,阿修羅王啊,鬼王啊都是非常歡喜的,要為佛護法,魔王就不這麼說了,魔王這麼說,我到你的佛法末世,入你的法門,壞你的法度,你當如何?就這麼說,釋迦牟尼佛呢,聽到以後就落淚了,他不是因為這個法壞了落淚,他就說了一句,就說,他是為眾生落淚,釋迦牟尼佛說:“哎,末世眾生無福啊!”。末世眾生沒有福報,入你法門,壞你法度,入你法門我就在你法門裡壞你的法度,你怎麼辦?你看看,實際上有法辨別,怎麼辨別呀?那不有法印在麼,你像小乘佛法,三法印,如果把三法印說到極致,深入的,說到深入處的話,匯三歸一就是一實相印,那就是大乘的法印了,大乘一實相印,實相不也好理解麼,《金剛經》不告訴你了麼,“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對於著相的人,說非相,非相就是無相,對於落空的人,連著相帶著空,就是說非相,就是非有相非無相,乃至可以百非,法印是實相,實相是非相啊,要是說不到這兒,那就不契合實相嘛,就是沒有契合實相。
問:無常無我,涅槃寂靜
答:那是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三法印,如果把這“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理論推理到甚深處,就是匯三歸一了,三個是一個,其實那就是實相,那就是大乘一實相印。所以大小乘並沒有特別嚴格的界限,我們理解大、小乘,也就是說,我們從人的角度去理解,大乘人和小乘人,是他發心不同,小乘發心解脫,不發心度眾生,大乘菩薩,要解脫要度眾生,這就是大乘心了,這是從發心說。要是從法印上說,三法印和一實相印其實是一個東西,可是有些人有另外的理解,他能弄個四法印,那他的理解就沒道理了,三法印其實匯三歸一就是一實相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說到極致處,就是一實相,就是非相。
問:大乘一實相印
答:對,是的,就是這個,他說怎麼分別,這不很容易分別啊,聽他講什麼,聽他說什麼,不就分別了,很容易分別的。所以說即使入你法門壞你法度,也能分別,他也壞不了法度,我不挨著他不就行了,不挨著他,遠離他,他拿你沒辦法,你不挨著他,拿你啥辦法啊,他就算入你法門,在法門裡地位還很高,我們也可以不理他嘛,他地位高就理他了,也不一定理,就看他說的法是不是佛法,是不是符合法印,就看這個。
問:四聖諦,苦集滅道
答:對,四聖諦,苦集滅道,是呀是呀,這是四聖諦,就是四層真理。法印是標準,就拿四聖諦這個標準來說吧,咱就苦寂滅道,咱就這麼說啊,這樣說,苦有苦相,集有集相,這是一個說法;另一個說法,苦也無相,集也無相,是本自無相。哪個符合法印呐?明擺著的事嘛,這不用說,所以你看他說什麼法。我剛才說著相,就是因為這個,我才說著相啊,他著相是修行,修行上的事,他不那麼認為,是那個事。我們說著相的,我們說到實相,我就說苦寂滅道,苦有苦相,集有集相,都是實有;或者說,實際上苦也不實有,集也不集有,本身就是無相,哪個符合法印呐,明擺著的事嘛,聽他說法說什麼法,這不就聽出來了。
十、真見性人會發脾氣嗎
問:開悟的人還會發脾氣嗎?
答:像這些都是明心見性以前的問題,那都不是明心見性後的問題。
問:每天都是一臉清靜從容相
答:那不見性也能清靜從容相,不相干、不相干,這不是見性後的事,這是見性以前的事,阿彌陀佛。實際上,就是這個《六祖壇經》不告訴你了,真見性人,掄刀上陣,亦得見之。掄刀上陣比你說的那個喜怒哀樂要嚴重的多,比你說的發脾氣,那個脾氣大了要殺人的嚴重的多,那可不是發脾氣,亦得見之,不存在這個事,所以不存在你說的這個問題。我不能跟你說會發脾氣,那是不對的,他那就叫沒發脾氣,就是掄刀上陣,他那也沒掄刀,沒上陣。那不是見性前的概念了,咱就像南泉斬貓吧,說這個殺貓這個事,不說殺人了,說殺貓吧,南泉那兒即沒有南泉,也沒有斬,並且還沒有貓,三個都沒有,沒有南泉、沒有斬、也沒有貓。這樣說吧,在南泉那兒,用我們現在的語言說,主語、謂語和賓語三個都沒有,這叫三輪體空,在佛法裡,南泉三輪體空,南泉那兒沒有這事,你看見南泉斬貓,那是你的事,不是南泉的事。
問:不好理解
答:不好理解!他本就不在理解裡,咋能好理解啊?你現在想理解了,那證悟是能理解的嗎?理解他就不屬於證悟,他就沒在理解裡,你去理解他能行?
問:見性後習氣還有,啥時候才能除盡?
答:我剛才講的不是習氣,習氣是著相,剛才不是說三輪體空了,習氣就是三輪都不空,就是習氣,著相是習氣,並不是要除那個發脾氣什麼的,本就不曾發,也不曾有脾氣,又認為又發了啊,行了,那你要這樣說話,那個就是習氣,這樣的認識就是習氣。
問:啥時候除盡?
答:那個不好說啊。要是精進的觀照,今生就能除盡,要是修行不精進,咱說一個最不精進的,你注意前提,前提是見性,要是沒見性,就不存在除習氣的事了,真見性了,脾氣還在,就是觀照功夫最差勁,保任最差勁的,頂多七返人天就能除盡。
問:聖意難測
答:聖意難測,我再跟你說句話:“聖意能證”,難測,你不要去測,測是不行的,但是聖意能證,難測未必不能證。
十一、狀態不算見性,見性沒狀態
問:見性是不是身心化空後的狀態?
答:不是,不是身心化空後的狀態。狀態不算見性,見性沒狀態。身心世界化空,在那個狀態下,他有狀態不能算見性啊。在那個狀態下容易見性,但是你不肯呐,你不肯,當然你不見性了,他就是佛性現前了,你也不認取,你當然不能見性。身心世界化空,佛性一定會朗然現前,但不一定見性,為什麼呢?因為你不認取,不認取無相,認有相的慣了,你看那個剛才說的,他哪樣事不是說的有相,他還要在弄在弄,你那個有相的立場不能變呐,就跟開悟不相干的呀,著相是不好說開悟的事。
2019年2月23日節選
一、斷的是貪嗔癡慢疑
問:工作中如何觀照?
答:你別找這麼多事,你工作就工作,說什麼觀照啊,觀照是打妄想的時候把妄想截斷,你那工作並不是妄想啊,我們斷的是妄想。妄想指的是貪心、嗔心、癡心、慢心、疑心,貪嗔癡慢疑這樣的心,斷的是這樣的。你那工作不能算貪嗔癡慢疑,不斷工作,別攪亂那麼多事,別生那麼多事。我有一個心看著另一個心,斷它!打這個妄想幹什麼,這就是妄想,要是歸類到這五種心裡,我有一個心看著另一個心,長短長短,整天在那白活這個,那就是貪嗔癡慢疑的癡,你正在那兒發癡呢,算了,截斷它,不弄這事了啊。
問:觀照不是做加法。
答:對對,觀照不是做加法,是的是的,觀照是減法。我說斷,就是減掉他,並不是說加上一個好修法叫觀照,不是這個,把你加上的觀照斷掉,斷掉觀照就是觀照。
二、加座固然好,但不可勉強
問:弟子現在一百三十多座,工作日打四小時,週末打八小時,算激進嗎?
答:唉,是這樣,你要覺得不勉強,在別人那兒算激進,在你那兒未必呀,你覺得不勉強,並不是說你受不了,要是受不了,你可以不打這麼多,至少每天要保證兩小時,平常可以不打那麼多,要假如你並沒有受不了,算什麼激進呐。但是別人比你修的少,他都算激進,為什麼他都算激進呢?因為他受不了,他勉強來,你不勉強算什麼激進呢,你能打坐,你不勉強,不算激進。你要假如說,我做不到我也勉強來做,那他當然算激進,你不要說八小時,你就六小時也算激進,因為你做不到,在那兒勉強啊,那怎麼不算激進呐。你現在八小時我也不感覺勉強,那也不算激進,這個激進是在數量上嗎?不在數量上,你自己最清楚,什麼情況自己最清楚,人和人都不一樣的,人跟人不能攀比。在你那兒不算激進,擱別人身上可能這就是激進,不能攀比的。
三、心為何不安
問:現在有時間就看書,打打坐,也不想見性的事了,也不準備再打第二個千座了,這樣過有時覺得像欠了誰的錢,心裡不安。
答:是這樣,你要是考慮見不見性的事,準備打第二個千座就能安嗎?咋樣安咋樣辦好不好,為什麼讓他不安呢,咋樣安咋樣辦。也就是你自己得想想欠少什麼,造成你的不安,少了點啥呀?我心裡不安,你自己得具體找著這一個,然後才能接著討論。
四、修行的思維和心態
問:修法近七百坐了,感覺前面打的都不好。
答:我就不這麼認識,不這麼看這個問題。我修法修了七百座了,在這兩年多裡頭,他就沒有修法,我跟他比,我不跟那一種打坐坐的好的人比,還有人跟我一塊打坐,他還不如我呢,跟他比。幹啥呀,好像不修行還好,越修行越有缺陷,這是什麼思維啊?我們最幸運了,我們能得到正法了,我們能修行了,我們最幸運了。坐的不好,當然了,我坐的好就不需要打坐了,坐的好還用打坐?不用打坐,就是因為你坐的不好才堅持嘛。
2019年3月2日節選
一、第八識是扭曲了的佛性
問:第八識是不是也是假的?
答:第八識是真相的扭曲,真的扭曲。也就是佛性起了無明瞭,把大好的佛性扭曲成了阿賴耶識,扭曲成了第八識。一扭曲成第八識,後邊的事就來了,一直演變,演變到六道輪回的大苦海,都這麼演變過來。就是佛性扭曲了一下,扭曲了一下,就起了無明,自性本明他妄起一念認明,就打這兒弄成輪回了,本來輪回就是假的嘛。當然了,你說第八識是真的嗎?當然不是真的,他是扭曲了嘛。
問:打掉第八識
答:第八識咋能會打掉啊,打不掉的,轉識成智,轉成大圓鏡智。並不是打掉第八識,是轉成智慧,識打不掉,識咋能打掉,識能轉智。打掉的,不要說第八識,前頭的識你都打不掉,不過有時候他就不顯現。你比如人死了,前七個識都不顯現了,第八識還有,他可以再去投胎,再投個新的生命,前七識又起現了,又升起了,當然都是假相,連第八識本身都是一種扭曲的產物,他是假相,何況別的呢。
問:咋才叫真我
答:他本身就是真我,不用打掉。就是把那個扭曲克服了,不讓他扭曲,就像正常人喝醉了,像正常人喝醉了老酒相似,就這麼說,把他酒解了,這個人不用動,他不用再搞出來一個人,把這個醉人殺掉、消滅掉,再弄出來一個真人,不是那個意思。不用殺掉他,把他解酒醒了就行了。所以說本來是佛嘛,本來他就是個人,只不過扭曲了,說本來是佛,那佛性不是你修出來的啊,他是本來就是。本來就是,但是他扭曲了啊,一個大好的天真佛性,這一扭就扭成阿賴耶識,一無明就搞成這樣了,搞成阿賴耶識了。
二、翻種子也應該堅持打座
問:老師,剛才學生打電話說他最近打坐坐上煩躁,坐下火氣大,是不是翻種子?
答:像,像是翻種子,挺像是翻種子,翻種子不可怕,是好事。你告訴他,不可怕,是好事,像是翻種子,但是翻種子也得堅持打坐,也要堅持,他能戰勝自己就勝利了啊。
三、關於三量
問:平時保任就是保持現量境?
答:現量境是他問的,你要現量境這個名詞幹什麼呀?別讓現量境干擾你好不好。
問:這個名相,比量和現量有什麼關係?
答:現量、比量不是你這麼使用的,這樣說,對應那一個真和妄吧,這樣說,你要說現量對真,把這個比量對妄,不是沒有道理,但是不儘然,這有道理,但不儘然。你這樣弄現量、比量,可能我覺得越弄越亂套,現量、比量就是搞名相搞出來的。三量嘛,三量是講名相的時候用的,現量、比量、非量,八個識裡頭,跟這三量是怎麼相應的?現量是什麼意思?你認為是真,實際現量是明擺著的,你看看,不是有道理嘛,明擺著不就是真嘛,這有道理啊。我說不儘然是什麼,不是這麼用的,你看明擺著的事,這就是現量。就是可以現在你面前,就是顯現在你眼前,使你能夠去量他,量就是度量他,測量他,研究他,量他,這叫現量,顯在你眼前讓你量他。比量呢,比量是對比度量,就是思維呀,考慮思維,這就比量。非量呢,非量是錯誤的量度,量錯了,錯誤的量度,就是結論錯了,就是非量。這是現量、比量、非量,用這個說八識的,這八個識跟這三種量怎麼相應呢?實際上第六識就是我們的思維心,他跟三量都相應,前五識只有現量,沒有比量,沒有比量就是眼耳鼻舌身,不會分析問題,他不會對比對比,搞出個結果來,他不會那樣弄。眼耳鼻舌身,也就對色聲香味觸,眼對色、耳對聲就是這樣,他有相對,但他並不會考慮問題,不會得出結論,前五識都不會。這個就是前五識全是現量,他沒有比量,沒有比量就沒有非量,也不會有錯誤的結論。第六識三量都有,第七識只有一個量,沒有現量,也沒有比量,所以第七識你不會看見的,看不到第七識,他不會顯現在你面前的,他沒有現量,也不考慮,也不思維,也不對比,他也不會思維,也就是說他也不比量,他就有一個非量。非量是什麼呢?就是一個牢固的執著,第七識就是一個牢固的執著,執著什麼啊,非量,還執著錯了,執著第八識的見分是我,本來無我,他給搞出來一個我,這就第七識幹的事。第八識只有現量,第八識也不會思維,也不會有個錯識的結論,他只有現量,第八識的現量其實就是指的什麼?就是種子倉庫,種子現形,這就第八識的現量,我們所見的日月星晨,山河大地,花鳥魚蟲,包括你的身體,還包括一切你能面對的那些,全都是第八識的相分,那是第八識的相。所以心外無法,心外沒有法,法是什麼?法是心法和色法呀,色法就是日月星晨、山河大地,包括虛空,這就叫色法,色法都是你第八識的相分,根本不在心外。注意第八識是妄心啊,都是你妄心的相分,別認為都是真心所化,妄心是真心的扭曲,他是妄心所化。楞嚴經不是說生汝心內嘛,“當知虛空生汝心內”,在你的心裡生起,也就是心裡的相分,楞嚴經裡不用相分這個詞,這個相分、見分是法相宗用的詞兒,都是從你心裡生起,實際沒這個東西,都是從你心裡生起的假相、影子。“如同片雲點太清裡,況諸世界在虛空耶”,諸世界就指的星球、星雲、星系這些,它還在虛空裡,這個更是你的心了,它還在虛空裡呢,連那虛空都是你心生起的,汝心嘛,汝心就是妄心。“我若按指,海印發光,汝暫舉心,塵勞先起”,塵勞先起就是汝暫舉心的那個心,就是從那兒生起的,從那兒生起的假相,並沒有客觀的存在,這叫心外無法,心外無法是佛法的正見,心外取法是外道見。
我說的太多了,我為了跟你說現量和比量,你那個說法不是沒道理,但是越繞越遠。你把那個現量看成真,比量看成假,不是這麼看的,現量比量全是假的,哪兒有真。是說這八個識,他跟這個現量、比量、非量三個量怎麼對應,說他們的相應關係,跟誰相應。剛才八識都跟你說了啊,前五識和第八識只有現量,第七識只有非量,第六識三量具足,這說三量,這是這麼說現量、比量、非量的。阿彌陀佛,說太多了啊,不說了。
四、觀照是修行不是證果
問:功夫成片是一直沒事?
答:功夫成片不是一直沒事,功夫成片是有事你能一直跟他對著幹,現在你觀照能觀照多少?一天沒有幾回,平常都是跟著妄念跑的。功夫成片了,就是一直我都能跟他做鬥爭,一直都能堅持修行。你要說證果,證果不是功夫啊,證果跟功夫沒有關係。修行是功夫,我們說的觀照是修行啊。證果怎麼說?證果這麼說,本來是佛,觀什麼照?!這是證果,我們說的觀照是修行,不是證果,是功夫、是修行,不是證果。
五、連續觀照即功夫成片
問:昏迷的時候如何觀照?
答:我們說觀照,是對妄念講的,一個是對證真,一個對去妄,就沒有對昏迷說。妄念來了,忘了觀照,忘掉真如怎麼辦?觀照,這就叫去妄顯真,這是觀照三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那都是假的,這兩步還都是假的。真的第三步,本來是佛,觀什麼照!觀照沒有意義了才是真觀照,觀照有意義都是假的。假的但那是修行啊,借假修真嘛,那都不是真的,都是假的。
問:發現自己有妄想了能斷掉,有時打妄想很長時間才發現
答:對呀,你說的是實際情況,實際情況是如此。但是呢,我們要它成片,剛才有個成片的問題,我們要他成片,就是中間不忘掉它很長時間,連起來一直觀照,那叫功夫。觀照是功夫,你能夠連續的觀照就是功夫成片。
六、明瞭生死指的不是肉身
問:現在修行就是關心臨命終。
答:你這個話啊,也是跟那個問題一樣,你認為了生死就是個肉身沒生死,要不然你怎麼那麼關心臨命終,本來沒活著,還用再死一回?還關心臨命終嗎?不關心了吧,關心臨命終,就是把生死看成肉身的生死,我們說的了生死不輪回,不是指的肉身,是指的法身呐,證到法身了,就了生脫死。明瞭了生死是虛妄的,就叫了生死,要理解為肉身不會死,那是不可能的。
七、明明厲厲和知道的區別(別誤解觀照)
問:如果並不是煩惱的念頭,比如從單位回家腦子有念頭,很多活要幹,也要明明歷歷知道在想什麼嗎?
答:你誤解觀照,你這個屬於誤解觀照。明明歷歷的自己知道在想什麼,那不叫觀照,斷掉他才是觀照!斷掉你那個想才是觀照,並不是明明歷歷的知道,你那明明歷歷的知道不也是在想嘛。你別用明明歷歷這個詞,我們說的明明歷歷,跟你說的明明歷歷不是一碼事。我們說的明明歷歷,是一念不生的,沒有想什麼,一念不生並不等於斷滅,不像木頭石頭,是了了分明的,了了分明就是明明歷歷。明明歷歷是一念不生的,我們說的明明歷歷就是這個。你那個明明歷歷就是個知道,你那個知道,那是打妄想呢,跟我們說的根本不是一碼事,別誤解,這是誤解了。
八、心密戒定慧都在其中
問:有些煩惱念頭一起,凜然一覺就化掉了,但是有些念頭覺到了,一直化不掉。
答:化不掉也要化就是修行。
問:定力不夠嗎?
答:定力不夠你可能連念頭都看不到,我們不怎麼講定力,但是有時候也說定力,因為我們打坐也會入那種定啊,不是不會,也會入那種定,但是我們沒有把修定看成剛才他說的那麼重要。
問:不修定就不能開慧了吧?
答:誰說的?我們不是速開智慧成佛嗎,我們就是要開智慧的啊,開智慧的法門,就是我們的法門。為什麼說,非要說個修定才行啊,他就看到別的禪師說的,他有他的道路啊,他的道路也不是沒道理,他很有道理,他的弟子都跟著他開悟了。但是我們跟著他能不能行啊,要是適合就跟著他,不適合就著老人,老人講的啊,我們不追求入定是老人說的啊。
問:修心密定慧自在其中。
答:何止定慧啊,戒也在其中,戒定慧都在其中。因為啥,那不是老人老是講心戒,說到心體就是戒體,戒定慧都在其中,非要用一條一條戒相才算是戒呀?戒體才是真正的戒,定,有出有入的定是定啊?那不算定,沒出沒入的大定才算是真定。我們講的戒定慧全在其中,不僅僅是定慧,戒也在其中,都在其中,真正的戒定慧都在我們這兒。非要用那個名相說才行啊,我們不從名相上講了,就是說戒不從戒相上說了,從戒體上說,老人說起心動念就是犯戒,那是從戒體上說的。
九、坐下一直念咒非觀照(觀照與念咒)
問:觀照就是觀念頭起處?
答:你講這個有道理,但不儘然。
問:若起,就一字“呸”。
答:對,這個說對了。
問:是不是總防著起妄念?
答:你防的了嗎?起,斷了它,那你要是說,妄念沒起你就能讓他不起,那不更好嗎?但是我們做不到,我們起來以後還發現不了呢,發現的時候早就起了。要說它一冒頭馬上就不起,那不更好嘛,讓它不起豈不更好,那就不用斷它了。
問:平時一直念咒,一有時間就念咒,這算不算觀照?
答:那不能算觀照,我只能這麼說,你念咒總比打妄想好,不跟觀照對比。我們說坐下是觀照,沒說坐下是念咒,但是念咒總比打妄想好,那不是觀照,一直念咒不是觀照。但是觀照也有用念咒觀照的,那是什麼呢?發現妄念要斷,斷這個妄念,一念咒妄念就斷了,斷了之後咒就不念了,這算是觀照,不算念咒。你是一直惦記著念咒,那不算觀照。
2019年3月9日節選
一、障礙修行才叫業障
問:身體一直處於亞健康,天天有氣無力。坐六字明,第二天不想坐,感覺業障很重,我該怎麼辦?
答:你有一個誤解,你認為你身體亞健康是業障啊?不是你說的這個意思,業障是障礙修行的。你這個身體不好,跟你的修行不相干。也就是,你那是沒有種那個身體健康的因,得不到身體健康的果。你今生種下身體健康的因,未必能在今生受果。因果,你知道了因果以後,你就發起了一種心“這可不能造惡因了”,在後生可能,但今生已經在受的報,不好改變了。別在意你這難受不難受,就是成道的很年輕就死了,也有這例子。雖然他可以消業,但是現形的業他也很難消的,能消業消的什麼?是往昔罪業應墮惡道,那個往昔罪業。
問:身體不好,修法也難得力,不能久坐。
答:效果應該是最好的,因為你憑你毅力克服了困難,你效果就會好,比那個健康人的效果還會更好,我說的不是身體。身體要變好,這個因不是你今生造的,也不必因為這感到什麼遺憾。你以前造因,造了好多因,這都是這樣,哪個熟了哪個報嘛。阿彌陀佛。
2019年3月16日節選
一、爆炸時體認無念的靈知
問:爆炸是不是一刹那猛一驚,什麼都沒有了?
答:是的,是這樣的。
問:後來又回來一驚,出現過幾次,歷歷在目。
答:別記那一驚了,伴隨著那一驚,佛性一定會朗然現前。你沒關注佛性,關注那個爆炸,都已經錯過了。爆炸一定會現前,佛性一定會現前,只是你不體認,你能體認的都是有相,對於無相的,你不體認。無相的佛性一定會現前,那一刹那一定會現前,這個是一定的,但你不一定見性,因為你不要,你不要無相。
二、修行不苛求外在環境
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能不能選一個比較安靜、穩定的環境生活修法?或煩惱多的地方挑戰自己?
答:我跟你的認為不同,我是這樣認為的。唉,你說我說了兩個,你怎麼還不同?當然是兩個都不同。我覺得不用你選,也不用找,你要是在安靜穩定的環境裡你可別嫌寂寞,你也能生活;在這個磨練多、煩惱多的你也別煩亂,也能生活,兩種環境都不影響修法。別去選也別去找,我跟你見解就不同,就這樣。
2019年3月23日節選
一、關於“行起解絕”
問:千座內“行起解絕”,就這樣用功是嗎?
答:“行起解絕”是什麼呢?是那個理解沒有斷絕。開始都從理論入嘛,從理論上入,已經起了行了,不是這麼說嘛“信、解、行、證”,“信”“解”的階段已經過去了,開始進入“行”“證”的階段。雖然還沒“證”,但是起了“行”了,起了修行了。那以前那個“解”,那個理解,就叫解“行起解絕”。都已經起了“行”了,不考慮那些理論了,只管打坐。就像念佛的,就只管念佛了;參禪的就只管話頭了,不管那些理論了;你打坐修心密,就只管打坐修心密了,以前的理論不考慮它了,這是”行起解絕”。當然,怎麼開始打坐的啊?是先理解了以後,才發願修行的。一開始沒有起“行”以前的理解,現在起了“行”了,把理解斷絕了,要不然盡是礙事。阿彌陀佛。
問:打坐期間不是要學習祖師的書嗎?
答:那是因為你打別的妄想啊,當然要學祖師的書了。就像那麼多妄想,你還不如去看祖師的書好呢。有那個精力的話,要假如說不打妄想,只管打坐,祖師的書也可以不看的,經論、祖師的書都可以不看。“行起解絕”,那是你自己沒事,要是有事,你當然要看,應該看。要是有事,看什麼呀,對治你的妄想嘛,那還是看書好,打妄想不好。
二、關於婆子燒庵公案
問:腰果群有人問,說婆子燒庵,豈不說成就了,就放縱了?
答:不太對,那咋能說?他沒亂來啊!亂來啥了?看成亂來是不對的,他哪亂來啊,都沒亂來。
問:“三冬無暖氣”才對。
答:“三冬無暖氣”那功夫已經做的很好了。但是他不活呀,他死了。後來那個老太太說死漢活了,她不就說他活了嘛。唉,那是以前他死了。功夫是不錯,那功夫能做到那樣,用大功才可以,但是死了,做死功夫了,不活。
後來也沒胡來呀,後來哪兒胡來了?也就是活了,他知道關心人,他發心度眾生了嘛。關心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可不能讓你媽知道啊。那個時候跟現在不一樣,現在的人不懂啊,那時候她家裡要出這種人啊,要告訴的話,那女的是要死的,一點活的可能都沒有,肯定是要死的。你別讓你媽知道啊,知道你就活不成了,開始知道關心人了。
問:體如酥,香醉人。
答:絕對不是,後來也不是。後來他知道關心人了,仍然是“枯木依寒岩,三冬無暖氣”,仍然對他沒有什麼影響。但是呢,他知道關心,你可不敢這樣啊,讓你媽知道你可就活不成了,是這個意思啊。
問:是被抱。
答:對,是被抱,他根本就沒有亂來。那後來就是那麼說,心也沒動啊。
問:不是情不動?
答:不是!心也沒動啊。他還會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還會說別讓你媽知道,讓你媽知道你就死了。那個時候古代跟現在不同,那是古代的事。現在就是她那父母知道了,她也死不了,現在人都不在乎這個事了。
問:別瞎鬧。
答:你講是現在人的觀點,古代那是死人的。什麼瞎鬧啊,古代就不可以的。那樣情況,不要說出家人,就是在家人,她也活不成,那女的是一定會死。那是古代,古代不平等啊,男的就可以納妾,女的就不可以。現在,你還是現代人的觀點,跟古代不同,你不好理解這個公案就是因為不知道古代怎麼回事。
問:小破孩兒。
答:古代可不是那回事。
2019年4月6日節選
一、關於一生補處
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像人生到世間一樣?
答:但不是人生人呐,他是蓮花化生啊。
問:也有肉身嗎?
答:那能算肉身?蓮花化生的,蓮花化生的身體,那個身體就不再死了,一直在,那叫一生補處。一生補處就是就那個身體,不管修多少多少劫,也不換身體了,就這個身體。
問:往生後如果凡念未盡。
答:當然凡念未盡呐,凡念要是盡了,誰是凡夫啊?那不就應該沒有凡聖同居土啊?當然凡念未盡。
問:壽命盡了立即投生在現在的娑婆世界來?
答:咋會呀,咋會投生娑婆世界?到什麼時候壽命都不會盡的,那不叫一生補處嘛。隨著願力也會到娑婆世界來,那隨願而顯現,並不等於那個壽命盡了。
二、神通不是解脫的標準
問:“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五蘊、七大”無論見性不見性都是自性全體大用。
答:當然,當然,那當然。我聽到了,你講這個是的。
問:這和果地佛菩薩“五眼六通”“三身四智”“無量陀羅尼門眷屬國土”一樣?但是果地菩薩妙用清淨莊嚴?
答:你有個問題,你還在這兒糊塗著呢。你講的“五眼六通”,你說果地菩薩。神有神通、鬼有鬼通、輪回界也有通,那都是解脫道啊?你拿這個神通來當解脫道啊?來做為解脫的標準合理嗎?你到現在還在著這個相,沒有改變啊!
“五神通”就輪回界也有啊,神界有神通、鬼界有鬼通,咋會沒有這些,這代表解脫?不是一碼事啊!
問:有清淨莊嚴和粗糙漏劣之別?
答:你這個清淨莊嚴和粗糙漏劣,你既然說無論見性不見性,都全是全體大用,他不就是清淨莊嚴嘛!都是全體大用,都是清淨莊嚴,不就是這樣的嘛,哪兒有什麼粗糙漏劣!你還在著這個相,還是凡聖不同,還在這兒。
三、見性非關修與不修
問:怎樣修才能在千座內明心見性?
答:首先有一個看法:換來見性是不可能的,見性非關修與不修;是如果你修行努力修行,見性的機會有;有機會你也不把握,你這個角度不同。我的看法跟你在這兒不一樣,你是拿你修行換來見性,絕對不是這回事;是修行可以有機會見性,如果不修行這種機會就太少了,幾乎沒有機會,所以我們要修行。絕對不是拿修行換見性,應該說見性跟修行根本就不相干,不是一碼事;修行可以有很多機會,有很多見性的機會。
四、關於懸崖撒手
問:什麼時候懸崖撒手?
答:懸崖撒手得有前提呀,至少你得到了懸崖上,你都沒到懸崖上,說什麼懸崖撒手啊。撒啥手啊?至少你得到懸崖上吧。實際上要是按加行位“暖、頂、忍、世第一”,懸崖指的是“世第一位”,在“世第一位”一撒手就到初地。“暖、頂、忍、世第一”這是三賢之後四加行,這個加行位並不是藏密的前行、加行,不是那個加行,是加行位。阿彌陀佛。“暖、頂、忍、世第一”這是四加行位,不撒手不到初地,一直突不破一直不到初地。撒手,懸崖撒手就到初地了。
五、什麼是心生萬法
問:心生萬法是那一種法?
答:心生萬法是那一種法,咋回事啊?心生萬法是那一種法,什麼意思啊?是這樣的,起用的法是什麼呢,這個法是修行方法,對吧?它是起用的或是證體的,這不是修行方法嘛!心生萬法的那個法是修行方法嗎?法就兩大類,一類心法一類色法,心法我們叫精神世界、色法叫物質世界,他是修行方法嗎?他不是修行方法,根本就不是一碼事。所以我說這是哪跟哪兒啊,用的都是個法字兒,都不是一個範圍的問題。
問:心中自己自性生,自性生起的啟用法。
答:哪有這回事啊,有這回事?哪有這回事啊!什麼自性生起的啟用法,哪有那回事兒!啟用法都是上師傳下來的,不是必須要修,啟用的。我們說證體的,像心中心法一樣,證體的法是必須修的。啟用的法沒有要求你必須修,但是你要是用的著了,你是可以用。阿彌陀佛。
問:自性生起的。
答:什麼自性生起的?上師傳下來的,指的是修行方法。要是心生萬法,那都不是說的修行方法,那是說的精神和物質這種存在。精神這種存在叫心法,心法和色法都在心裡,心外沒有法,認為心外有法是外道。心外無法不是指的沒有修行方法,不是指的修行方法,是說的,心外無精神、心外無物質、心外無虛空、心外無世界。世界虛空和無量無邊眾生,各類眾生都是心內的,心外沒有這些東西,這叫心外無法。認為心外有法是外道,說客觀存在一個物質世界那是外道。《楞嚴經》就說清楚了,虛空還在你心裡呢,何況這世界在虛空裡啊。
六、四大是指四種性質
問:“地、水、火、風”這四大。
答:你覺得,我們理解還不一定相同。我說說我的理解,你自己考慮考慮是不是相同,地並不是指得我們腳踏的這個地,水不是大海或者大洋裡的水,火也不是你正看的那種有火苗的火,風並不是你感覺呼呼刮那個風,都不是。地是指的堅固性,水是指的流動性,火是指的溫度,風是指的運動,我是這麼認為的地水火風。這都是性質,而不是一件東西、而不是一個形象。四種性質,並不是形象。
七、心密百座是簡稱
問:還有十天兩輪滿了,想加一、三、五、六印,然後修千座。
答:是這樣,你要是這兩輪裡頭,你感覺哪個不好,缺哪個加哪個,哪個不好加哪個。要是說百座為了個九十六和一百,沒必要。因為我們所說的百座是兩輪的簡稱,不是必須加四座,是簡稱。沒說必須加四座,後來有的人就誤解為必須加四座,一直流傳到現在。這不說百座是個簡單的說兩輪,說成百座了,就是九十六座。當然了,一百座也可以,為什麼呢?因為你總覺得的有一些印坐的不好,那你就加七八座,兩輪完了加七八座。那不見得非要局限為四個,沒必要局限一百這個數,沒人規定是一百數。說的是兩輪,沒有一百的事,簡單的稱呼,把兩輪簡稱為百座。阿彌陀佛。
2019年4月13日節選
一、關於不來不去
問:什麼是不來不去?
答:不來不去,不礙去任何地方,來任何地方,那是真的不來不去。不來不去不是你想像的哪都不去,淨土也不去,絕對不是,不來不去不影響往來輪回界,哪都不影響,這才是真的不來不去。
二、沒有出離心談不上見性
問:我有想通過修行提升世間成就的想法。
答:這就是發心,你的修法不是為了見性,是為了成就世間事業。
問:我又想見性又想成就事業。
答:別這麼說話,你的所謂見性也是世間事業。你把出離心忘了,沒有出離心說什麼見性啊!
三、往生時佛接引是自心所現
問:臨命終時阿彌陀佛接引是顯宗圖片上的樣子,還是密宗紅色的阿彌陀佛,哪個對?
答:哪個都對,你心裡響應哪個,他就會出哪個,都是你心裡起現的,心外無佛,心外無法,全都是你心裡的事,哪個都可以往生。
四、唯心淨土與實有淨土
問:淨土宗祖師常常就唯心淨土和實有淨土辯論。
答:唯心淨土和實有淨土不是同一個淨土嘛,同一個東西站在這個角度看說唯心淨土,站在另一個角度說實有淨土,是同一個淨土,不是倆個。
五、顯真與向上一路
問:時常顯真,向上一路是顯真成片嗎?
答:不是,我要理解錯了你說話。我理解就是老人說的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靈知之性,朗然現前,一肯肯定就是顯真,要不是這個你說話,即使這個成片也還不是真見性,你要真肯定了靈知之性去問老人,我親自聽老人說的,有什麼靈知不靈知的,這是老人說的。
就是知道了,哦原來平常心是道,那個還是第二月,這個還是真妄對立的,真妄一如才算見性,就是到這也還沒到向上一路,也只是證體,向上一路是啟用,就算是超越了顯真也還不是向上一路,不要說你還在顯真這,還成片,到最後是有什麼真不真的,有什麼可顯的,就算是這一關過了也還不算向上一路,向上一路是起妙用的,顯真連證體都還不算,更別說向上一路。
問:時常無我無世界。
答:哦,你把這個當顯真了。無我無世界是好事,不做聖心名善境界,是好境界,若做聖解即受群邪,我不知道你說的顯真是不是作聖解。什麼叫作聖解?有修有得有證就是作聖解,無修無得無證是不作聖解,不作聖解是好境界,所以老人才說有什麼靈知不靈知的,當時我沒反應過來啊,我還以為這個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靈知之性一肯肯定不是您老人家說的嘛,為什麼又說有什麼靈知不靈知的?一開始是那麼說的,一開始的目標就應該這樣說,到了就應該說後頭的話了,後頭的話說前頭了也不好,好了既然沒有不用修了,哪能行啊?還在輪回裡那能行?是得到了才能說無所得,沒得到就不能說無所得,所以我不認同你這個說法。
問:時常無我無世界是否可以?
答:也可以,說成顯真也可以,不過是方便說,顯真成片就不要考慮了,什麼向上一路就更不要考慮了。
問:我現在過了千座了。
答:過了千座不肯見性的也多著呢,不肯見性就是不肯放下見性的概念,不肯放下有修有得有證。
問:證得無我也有主題了。
答:證得無我正好是見性的主題,無性可見正是見性,你這個無和我們說的不一樣啊,佛性是真正的有,在這不說無,是法印,有相的有不是真正的有,是假的,無相的佛性是真正的有,那才是實相,真實的有。
2019年4月20日節選
一、觀照是減法
問:下座後觀照還是分不清妙用和妄念?
答:一開始契入觀照的時候,你得能發現你的妄念,如果能發現,不管你用什麼方法能把它截斷,比如用念佛截斷,用凜然一覺截斷,或者是呸、斷、停等等,只要能截斷,這樣就是觀照。觀照是減法,觀照有前提是能發現妄念,要是沒考慮過這事,是找一個非常好的修行方法加上去,那不叫觀照。觀照是減法,不是加法,你有多餘的東西給你減掉叫觀照,不是要加上個修行,是減掉多餘,觀照是減法,從這契入觀照。
2019年4月27日節選
一、關於無差別心光和無分別心光
問:一念清淨心光即法身佛,一念無分別心光即報身佛,一念無差別心光即化身佛。其中無分別心光和無差別心光不太理解。
答:這一看都不一樣,無分別是你沒分別,你是主人,你不去分別,無差別是倆個東西無差別,根本就不是一個角度,為什麼不好分別。臨濟禪師講的,你說的還比較客氣,臨濟禪師說的一點都不客氣,說是你屋裡的,一念清淨心光是你屋裡法身佛。無分別就是主體對外不起分別心,無差別是倆個東西本身沒差別,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問:哪倆個東西無差別?
答:化身佛,眾生應以何身得度,佛以何身而為說法,這不就倆個了,這倆個無差別,比如我們應以人身得度,佛就化成人身,化成釋迦摩尼佛來給我們說法,這倆個比較無差別,這就是化身佛。報身佛是對外不起分別,看啥都不起分別心就是心地光明,心地光明不就是大報身嘛。無差別無分別明顯不同。
2019年4月27日節選
一、關於無差別心光和無分別心光
問:一念清淨心光即法身佛,一念無分別心光即報身佛,一念無差別心光即化身佛。其中無分別心光和無差別心光不太理解。
答:這一看都不一樣,無分別是你沒分別,你是主人,你不去分別,無差別是倆個東西無差別,根本就不是一個角度,為什麼不好分別。臨濟禪師講的,你說的還比較客氣,臨濟禪師說的一點都不客氣,說是你屋裡的,一念清淨心光是你屋裡法身佛。無分別就是主體對外不起分別心,無差別是倆個東西本身沒差別,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問:哪倆個東西無差別?
答:化身佛,眾生應以何身得度,佛以何身而為說法,這不就倆個了,這倆個無差別,比如我們應以人身得度,佛就化成人身,化成釋迦摩尼佛來給我們說法,這倆個比較無差別,這就是化身佛。報身佛是對外不起分別,看啥都不起分別心就是心地光明,心地光明不就是大報身嘛。無差別無分別明顯不同。
2019年5月4日節選
一、放鬆、靜極後才可能爆炸現前
問:座上的問題,有時為了持咒專注,腦子不自覺地用力,持咒象很用力一樣,可能表述不是很清楚?
答:你表述清楚了。
問:一用力感覺似乎是向上有所突破,前面一片光明,腦子嗡嗡的,這個用工的方法對嗎?
答:不管對錯,現在沒出大毛病,別這樣弄了,只管持咒吧,不追求你那種光明,也不追求突破,都不追求,只管持咒吧。
刹那之間現前不會是象你這樣的,別以為一突破就現前了,不是這樣現前的,別去追求了,是放鬆放鬆、靜到極點才會現前,不是你一用力他就現前,座上不需要突破,也別管他光明,只管持咒。
問:忌諱用力。
答:是這樣的,用力就不爆炸了,你這樣用力帶不來爆炸,實際是安靜到極致,刹那之間身、心、世界突然沒有了,來的猛烈像是爆炸。其實哪都沒炸,好像是爆炸了,啥都沒有了嘛,那是靜到極致了,身、心、世界突然脫落了,都沒有了,來的太猛烈像是爆炸,有的不象爆炸但是也會脫落,所以不見得都是爆炸。要是來的不太猛不象爆炸就象嘩啦一下掉下來了,很簡單,要是再慢連嘩啦也沒有,原來如此就明白了。
問:是個錯覺。
答:是,其實那都沒炸,是象爆炸,實際哪都不炸。
二、關於出離心
問:怎麼發出離心?
答:出離心不存在怎麼發,不是你切身的體驗就沒法發。
問:修解脫道就修解脫道,該發財就發財。
答:你改個詞就可以了,該修解脫道就修解脫道,該倒楣就倒楣沒啥說的,把你的發財改成倒楣,這才叫出離心,我並沒有找著倒楣就叫該發財就發,倒楣就倒楣。
問:龐居士把萬貫家財沉江底。
答:我不需要那樣,我不沉于江底,倒楣就倒了。
問:沒有出離心是樂苦。
答:這個詞說的好,他不認為世間樂是苦,這那還那解脫道了,不認為世間樂是苦,解脫道就沒有意義了。
問:出離心不是逃避。
答:出離心當然不是逃避,可是真正發出離心的人不怕這個詞,逃避就逃避,他不怕逃避這個名詞,不怕對錯,就是錯的我也要逃避,我不願在這呆了,這個世界我是不想來了,但是也沒辦法,因為要受報,怎麼辦呢,就有大覺者,布達雅,佛陀耶,就是佛出世。
問:不覺世間苦的人生不起出離心。
答:我非常同意這見解,他生不起來出離心。
問:大、小乘在出離心上有差別麼?
答:大、小乘的差別不在出離心上,大、小乘都發出離心,但是在誰出離?這有不同,只管自己出離,不管別人,不跟你們一塊呆了,極端的厭世,這是小乘發心。大乘呢,五濁惡世就是痛苦我也得去,為了讓他們出來教化他們,這就是大乘發度眾生心,把眾生度哪去了?改善他的生活了?改善他的環境了?絕對不是,度他出離的,不是改善他的生活改善他的環境讓他活的更舒服,這是大乘,想到別人也應該出離,他就走反方向了,這就是倒駕慈航,乘願再來,出離是正方向,又回來了就是倒的方向。大乘也是出離,出離心是大、小乘共同的,但是菩提心就不同了,小乘不發菩提心,菩提心是度人的,小乘只管自己不來。
問:不修出世間法
答:既然不發出離心還修什麼出世間法,沒有意義,可以不修嘛。
問:佛菩薩什麼時候接走?
答:不認同這種說法,你不需要走,接你你也可以不走嘛,如果你極端需要,他來接你你才要走,是你的需要。
問:出離心與菩提心的區別是什麼?
答:我們剛才說的是大、小乘的區別,沒說出離心和菩提心的區別,小乘只發出離心不發菩提心,大乘不但有出離心,還發菩提心,入世度眾生,菩提心就是度眾生之心。
問:這沒法強求。
答:對,沒法強求,我們這麼說就是為了不混淆,別把世間善法看成解脫道,至於發不發出離心不能勉強,這是個人的需要。
三、關於婆子燒庵的公案
問:昔有婆子供養一庵主,經二十年,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飯給侍。一日,令女子抱定,曰:“正恁麼時如何?”主曰:“枯木倚寒岩,三冬無暖氣。”女子舉似婆。婆曰:“我二十年只養了一個俗漢!”遂遣出,燒卻庵。
庵主應該怎麼應對啊?
答:不說枯木依寒岩,三冬無暖氣,說什麼就不被趕走了啊?是這個意思吧?
問:是
答:這個公案你講了一半,後續的沒貼出來,又過了一些年,這個人明白了,庵主又回到這個婆子這,這個婆子還是這個事又做了一遍,還是去抱定問:正恁麼時如何?他不說枯木依寒岩,三冬無暖氣了,他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莫被婆子知”。知道什麼啊,就是知道你抱我這個事,可別讓你媽知道,這個侍女回去一說,婆子說這個死漢現在活了,後續公案就是你問題的答案。
你要瞭解了古代婦女的地位,你就知道為什麼說這死漢又活了。原來只說自己的功夫好,枯木依寒岩,三冬無暖氣,我根本就不追求這個,你再也逗不起來我這個淫欲心了,我斷淫欲斷的很徹底。他做的死功夫,說他是個死漢,後來為什麼說他活了呢?你要是不瞭解古代婦女的地位,就不知道他為什麼活了。古代婦女要是出個這事一定活不成,一定會死,她自己家裡人把她殺死,誰家出了這樣的女兒,她一家人都見不得人,她父母都見不得人。那是古代,現在沒事,所以你不理解他為什麼活,他關心人了,你可不敢對你娘說,你娘就把你殺了,這可不能讓你娘知道,這不就活了。
四、解脫道是無為法
問:什麼是本體,沒明白。
答:佛性是本體,老人跟你說清楚了,什麼是本體,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靈知之性是本體,說的多明白啊。你說不明白,我覺得是你不認同,因為你離不開有相,跟你說無相你非要從有相上會取,當然不明白。
老實打坐吧,光指望這麼思維不解決任何問題,老實打坐吧他會現前的。
問:爆炸了就遇到了?
答:遇到什麼啊,你這會都不認識,我們就沒有離開過一分一秒,你就是不認識,找啥特殊東西呢。不過一開始糊塗的時候,他一下子現前了是有些特殊,但不是認那個特殊,所你要是去問老人,老人會說有什麼靈知不靈知的!這是我親自聽老人講的,所以有些人攻擊母音老人,說母音老人要立個什麼靈知,母音老人才沒立。是你要立,你要真正跟老人修行,老人告訴你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靈知之性,一肯肯定就是見性。你肯定了之後再去找老人,老人就會這麼說,一點都沒立,我就聽老人說的,當時還不適應呢,“有什麼靈知不靈知的”,這不是您老人家告訴我的嘛,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靈知之性,怎麼現在又成了有什麼靈知不靈知的?那是不可得的,非要認為可得,解脫道是無為法,非要弄個有為,有所作為,有修、有得、有證不是有所作為?佛法是無為法。
一直在有相上認取那就一直錯過,也就是不能在有相上認取。
五、凜然一覺 朗然現前
問:觀照第二步,朗然現前,是不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也沒有念頭的狀態?
答:不相干,你們要有不同意見說說也行。念頭是不會有,妄念已經停止了,哦,是要個狀態,朗然現前不屬於狀態。
問:不是真的不見不聞,
答:見即不見,聞即不聞就是真的不見不聞。不是不見不是不聞,蕩然無住是名無心。
問:刹那截斷妄念。
答:對,其實在這揣摩點啥本身就是妄念,還是別揣摩了。
問:時時在為何不見?
答:這也是回答的,這個回答是後邊的,一開始並不如此,這是已經朗然現前並且一肯肯定以後,才說他沒有不現前的時候,一開始並不能這麼說,一開始是不現前的。
問:凜然一覺就是斷妄念。
答:斷妄念倒是,說凜然一覺朗然現前的是什麼呢,就是母音老人講的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靈知之性,朗然現前一肯肯定就是見性。那是已經朗然現前了,確實是一肯肯定了,那個時候是個什麼樣的“狀態”,說“狀態”不準確,借用這個詞吧,他不會經常那樣,一會又妄念紛飛,一凜覺他又現前了,這個凜然一覺是說這的,是已經認取了,不認取的不能說朗然現前。一開始不現前,那就去妄,所以觀照第一步是去妄念,第二步是顯真,凜然一覺朗然現前是顯真。就是顯真也不是真見性,也不是真觀照,是抽釘沒有拔楔,最後連觀照也不存在了,那才是真觀照,那個見就是性,性也不可得了,才是真見性。
六、世間善法非佛法
問:世間善法不是解脫道,不過也有助於解脫。
答:世間善法有助於解脫,這是不相干的話,是你的認識有助於解脫,不是世間善法有助於解脫。你的認識正確有助於解脫,認識不正確不見得有助於解脫,這麼說,你對於世間善法的認識正確有助於解脫,你對於世間善法的認識不正確不助於解脫。
問:經文不是說: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答:當然了,善根福德因緣就是指的出離心,這個善根不是世間善法,別混淆。
問:不舍眾生而住五濁惡世,這麼難的發心,是不是不自量力?
答:這是菩提心,當然不是不自量力,做不到就學著這樣做,這就是大乘菩薩。我知道我做不到,沒力量這樣做,我不怕這苦,這就是大乘菩薩。所以這一種人不可能在世間迷失,他就會遇到佛菩薩,處處遇到佛菩薩幫助,為什麼會呢,因為發心大,發這麼大心,一定會遇到佛法,不會墮落。
問:國學是世間善法?
答:國學是世間善法,就是名詞的問題,從這個角度說是國學,從另一個角度叫世間善法,現在拿世間善法代替解脫道是很普遍的思維,世間善法絕對不是解脫道。
問:這是最常見的誤解。
答:對,這是最常見的誤解。
七、是風光而非究竟
問:越觀照妄念越少。
答:你這說法不是沒道理,越觀照妄念越少,到最後說什麼妄念,妄念即菩提,越觀照菩提越少啊?到第二步你這概念就不存在了,你說越觀照妄念越少還在第一步裡。你說的有這個現象,別當究竟,這就是修行路上的風光,不是究竟道理。
八、悟無念靈知、不是認境界
問:有一次打坐特別空靈,感覺什麼都沒有,但是沒有爆炸聲,是認取這個嘛?
答:早已錯過了,你認的是空靈,老人告訴你的說的多清楚,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靈知之性朗然現前,你說特別空靈已經朗然現前了,你把本體忘了,就認那個空靈了,應該認本體,你認的是境界,所以這就是錯過了,為什麼要認那個空靈相,我們能要認無相,認無相才沒有錯過,你認的是有相,有形象,有個空靈相,錯過了,早已錯過了。
九、佛法和世間法
問:不是說離世覓菩提猶如覓兔角,為啥郭老師總說我問世間法,佛法和世間法有分別嗎?
答:佛法和世間法怎麼會沒分別呢?你都已經把分別說出來了,一個是佛法一個是世間法,咋會沒分別呢?離世覓菩提,猶如覓兔角沒錯,世間法就是不覓菩提也沒離世,出世間法也沒離世,但是他是覓菩提,這不明擺著的區別麼?離世覓菩提猶如覓兔角,沒有離世覓菩提這就是佛法,不覓菩提就是世間法,覓菩提就是佛法,佛法世間法都不離世。
今天遇到這樣的問題了,稍微往思想深處一說,關於佛法、世間法的事,有基於這種思想學佛的:我捨棄世間利益,換來解脫道。他認為世間是利益,比如舍掉了發財,發財舍掉了是我的損失,但是這個損失很值得,因為能出世間。這種想法和咱們的想法就不同了,我不是這想法,我根本不知道佛法也不知道什麼菩提,但是看見世間法就煩,一看我就想離開它,這才是真正的離世。你那不是利益,你看見的是發財的好處,你沒看見發財的壞處,要看到了你會覺得這財發不發沒啥大關係,要說我損失了自己的利益,換來一個解脫道,還是有所作為,拿一個小的換一個大的,不是解脫道。
問:出世法是在世間覓菩提,世間法是在世間求滿足。
答:這個滿足並不是個好東西,他認為好,他這個滿足堅持不了,求不到倒還好,求到了就知道了確實不好。
問:離不離世不要緊,只要在覓菩提。
答:不是離不離不要緊,都沒有離世,離世覓菩提,離世不覓菩提,這倆個都在世間,這叫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如果有時候把解脫道看成世間善法,一混淆就以為是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實際已經誤解了,把“不離世間覺”誤解成“不離世間迷”,六祖說的是不離世間覺,他誤解成了不離世間迷了。比如求世間福報是迷,不是覺,見性了還要求發財,這不是迷了,發財有意義你求解脫幹什麼,解脫道就沒有意義了。當然我們沒排斥,假如你有那個福報不擋你發財,你知道它的壞處,它能帶來壞處的,要不然談何解脫啊,現在好多知見都是有問題的,跟解脫道不搭界,還是世間法,跟剛才說的一樣,想拿小的換解脫,那個小的根本就沒有任何意義。
問:貪求福報忘失菩提?
答:貪求福報一定會忘失菩提,他就是用菩提這個詞,實際也是世間法。
問:資生產業不礙修行。
答:是不礙,思想礙,資生產業是不礙修行,但他貪求世間法的思想礙修行,資生產業本身不礙修行。
問:出離心不堅定
答:不是不堅定,是根本就沒發出離心,把世間善法理解為出離了,這是個大誤解。
問:出離心怎麼發?
答:出離心沒有怎麼發,發心是自己的事,不存在怎麼發,換個詞說吧,是你的需要,你要是不需要還說什麼發心啊,是你個人的需要這才可以。
佛沒出世的時候這種需要就已經存在了。古印度,佛還沒有出世,那個時候就有一批人也出家修行,般若、涅槃、菩提這種詞那時候就有,但是他證不到涅槃,他們是堅定的不願意再受後有,不想再來,但是他知道必須得來,他也信因果,造了業了就要受報,就要不生還是要生這怎麼辦啊?有些預言家就預言將來有布達雅,這是音譯,意思就是覺悟者,將來有覺悟者出世,他出世就能教我們證到涅槃,等著佛來,佛就是應這個緣而出世的。先發的就是出離心,這就是小乘佛法,先發出離心,佛一出世就能證涅槃。
問:狂心歇下就是出離心。
答:不是沒道理,就別這樣定義了,我們現在說的就不是狂心歇下,是在這個世間確實沒法呆,這叫出離,這個地方確實沒有一點好處,用佛法的語言說就是個五濁惡世。要是把五濁惡世建設多好多好,那就不用發出離心了,那這就不是火宅,也不用羊車、鹿車、牛車、大白牛車了,經文裡這四種車就是比喻四聖法界,大白牛車比喻的就是一佛乘,坐車從這火宅裡出離,大火宅比喻我們這個世間,這就叫出離心。這哪存在怎麼發?這是你自己的需要,你要是不需要覺得這挺好的,那還出離啥。
問:知苦。
答:對,知苦,實際上那叫不知苦,這挺好的不用出去,不知苦斷集幹什麼,全集下來受果也不知苦,也不用斷集,慕滅修道都是毫無意義的事,佛法沒有解脫道都成了世間善法了。
2019年5月11日節選
一、對一說和倒一說
問:聊兩則公案,對一說倒一說,對一說指說啥?倒一說指說啥?
答:你看他問的啥,對一說問的啥,倒一說問的啥,把問題貼出來再討論。
問:舉僧問雲門:“如何是一代時教?”雲門雲:“對一說。
答:倒一說呢?
問:舉僧問雲門:“不是目前機,亦非目前事時如何?”門雲:“倒一說。
答:所以雲門對一說教,倒一說禪,你看不是目前機,亦非目前事,禪味來了,倒一說禪,說禪不都顛倒著說,比如打死喂狗是真報佛恩,我的正法眼藏向這瞎驢邊滅卻是肯定他,都是倒著說的。
對一說教,教下就是對問題說,如何是一代時教,是對你這個一代說的。
問:對一說是對,倒一說是錯。
答:字面意思很清楚,你要是發揮成對、錯如果有道理也很好,但是我看不直接,直接就是對一說教,倒一說禪。
問:正、反說。
答:也可以,對一是正說,倒一是顛倒著說,對一是相對著說,這樣說也行,相對說是說教的。
二、關於千座後的修行
問:我現在兩千座了,後面應該怎麼辦?
答:其實不是兩千座,一千座以後怎麼辦,根據個人情況都不同怎麼辦都行。要是說修行,你在祖師開示裡就能找到答案,後面怎麼修行?觀照啊,祖師開示裡有,老是說事上透得過才好,做事跟觀照不衝突,並不是說做事的就不用觀照了。有的人還繼續打坐,過去是說千座以後不要再打了,再打也沒有用,現在一般都不那麼說,現在人定力差妄想多,接著打也很好,至於接著怎麼打,怎麼打都行,不打坐都行。我們說規定都是千座以內的,比如不得隔日不修都是千座以內的,千座以後沒那些說法,要是一開始看明白,到這就不會有問題了,得看自己情況。
問:做事別被事做了。
答:是啊,不被事做。
問:我現在還在打坐,好像打了也就那樣。
答:你說的是兩千座了,實際上不用兩千坐,精進修行到一千座就差不多了,幹嘛我們不說打一輩子,為什麼王驤陸上師會在《乙亥講演錄》裡說千座以後不要坐了,再坐也無用。那不就象這樣的,打了就象沒打,所以心密不是打一輩子坐的。
2019年5月18日節選
一、本來無我
問:佛在久遠劫前還是凡夫,那個時候有我嗎?
答:扯那麼遠幹什麼,眼前的凡夫有我嘛?本來就無我,是誤認為有我,哪一個凡夫都是無我的,認假作真喚奴作郎,把假的當真的,弄出個六道輪回來了。
二、修行過程與除習氣
問:習氣到底指什麼?指貪、嗔、癡、慢、疑麼?有人說整個修行的過程就是除習氣的過程,是這樣的嘛?
答:別這樣下結論,整個修行過程是整個修行過程,除習氣是除習氣,別聯繫也別否定聯繫。何苦呢,為什麼非要聯繫起來說呢,為什麼把整個修行過程簡單的一言以蔽之呢,你說習氣是貪、嗔、癡、慢、疑有道理,但不儘然,有道理沒說錯,但不儘然,就是還有好多也屬於習氣,還沒說出來。
簡單說習氣吧,習氣就是著相,這是大習氣,著相的習氣一除,再多的習氣也除了,不能不著相,妄想執著就是習氣,總的說就是著相。
三、座上境界一概不理
問:打千座開始一個多月了,現在座上往外攀援妄念少了,但是會進來很多畫面,這些畫面都很陌生。
答:不理會,不管畫面,沒畫面只管持咒,有畫面也只管持咒,一概不理,你這畫面跟佛來魔來差太多了,最好好不過佛來,最壞壞不過魔來,你的畫面都趕不上,這都是佛來佛斬,魔來魔斬,何況你的畫面了,也不要理會。
2019年5月25日節選
一、救度眾生出離就是菩提心
問:究竟圓滿的菩提心,同時發真誠大圓滿的菩提願。
答:說這些詞幹什麼呀,菩提心就是救度眾生之心,那是對小乘不度眾生說的,小乘只發離心,大乘菩薩當然發出離心,但是是帶著眾生都出離,把眾生救出火宅,這就叫救度眾生。救度眾生是救出去,要度大眾共同出離這叫菩提心。就這樣去做,救度眾生不求餘果,這樣去做。菩提心很大,非常大,很真正,弄這些詞兒幹什麼呀,沒有用。還不如實際一點呢,比你用這些狠詞好得多。實際救度眾生就是不用菩提心這個詞,那也是真菩提心。是說救度眾生是讓他離開火宅,並不等於把這兒建設成什麼好的地方讓他在這兒呆著。所以你用為人民服務這個詞,你得看內容是什麼。你說我為他服務是為了讓他出離的,這是一個內容。剛才說的不是為他出離的,那也能說是為人民服務,不能光說為人民服務這個名詞。
二、沒灌頂能否修心密的啟用法
問:我同事眼睛有問題,我看我們法門中有治眼睛的方便法,這種啟用法對沒灌頂的人能修嗎?可以給他推薦嗎?
答:你說這個人不但不是修心中心法的,而且都不是信佛的。你想給人推薦,人家還不願意幹呢,不相信你這些。有的是信佛的,但是他就說沒有受灌頂可以不可以用老人所傳的?有種情況下可能,有種情況下不可以,並不是一定的可不可以。我就舉了兩個例子,可以的舉了一個例子,不可以的舉了一個例子。可以的例子是,年歲太大,沒法兒跑出去灌頂,但是,他又想修往生廣咒,想生西方極樂世界,又想修心中心。還有一種是想修心密啟用法,但不能接受灌頂,為什麼呢?他有他的上師,我要接受你心密的灌頂,違逆了我原來的上師,那既然如此,你何必修心密的法呢,這就不可以,阿彌陀佛。
三、千座後是否打坐看個人情況
問:千座後愛上了打坐就不要坐了,反之還要繼續坐是這樣嗎?
答:不是沒道理。你講這不是沒道理,多坐點也沒主張你坐一輩子。過去跟現在不同,現在的人心太亂了,多打打坐就多打打坐吧。總是鼓勵你多打打坐,並不是需要你坐一輩子,心密這個千座不是叫你修一輩子。不是即生取證之法,它是克期取證之法。
問:打完一千座還煩惱的厲害,覺得一打坐確實不那麼煩惱了。
答:那這個你還應該打坐。
問:是定力不夠。
答:對對,定力不夠。你還應該打坐,是煩惱的厲害,打坐也不管用,要這樣打不打就無所謂了,打坐是不管用了。你這還管用,你就應該打,應該打,你這應該打。一打坐就不煩惱了,那就是有用。我們說的沒用,就是打坐也擋不住你那個煩惱,那就不應該打坐了。打坐還管用你就打。為什麼我們說不打一輩子,因為它不管用啊,它要管用我們為什麼不打呢,不管用就不必要打了。不是要出離煩惱嘛,對出離煩惱有用。
問:用打坐培養定力
答:那是另一個方向。他說這個方向是為了斷煩惱,你是為了求定力。我不同意求定力,我同意斷煩惱。方向的問題,知見,或者這就叫知見。這種認為就不對,那是不對的,但是斷除煩惱都是正確的,斷除煩惱是正確的。培養定力那個方向不對,我們說的定是沒出沒入的大定,那就是斷煩惱嘛,阿彌陀佛。
四、千座後應明白無進無退
問:現在座下用功,但是擔心工作。
答:你擔心工作別考慮啥用功了吧,滿千座還這樣。
問:滿千座整天還妄念紛飛,專門發現妄念。
答:你都滿千座了,還整天妄想分飛那能行啊?還專門去發現妄想,阿彌陀佛。你都滿千座了,你還不能朗然現前嗎?還要斷呐,那是初學過度,現前以後斷什麼呀斷,斷菩提呀啊?阿彌陀佛。斷是初學,最一開始用斷的,哪是那樣啊。
問:千座修空了。
答:千座修空了是這樣,這個千座呀一定會有用,他就是知見上這樣,他也有用。要假如真明白,很有進步的,他就說糟糕了。因為他沒到那個沒進沒退的地步就不值了呀,都滿千座了還不到沒進過,也沒退過這樣。不值得了,有很大的進步就很不值得了。到這還不能離相啊,不肯離相。在他那知見上就不考慮離相的事,根本就沒這一條,那這也沒辦法啊。我不瞭解情況,我說這個也只是猜想。也可能知見上有這一條,我不知道。我是猜想大概是沒有離相這一條。特別是離修行相,更沒有這個,更沒這一條。不就說抽釘拔楔嘛,抽釘不肯拔楔釘。釘早就抽過了,就不肯拔楔。阿彌陀佛。
哎,真是。應該早就明白這個事了呀,因為什麼我說應該,因為是滿千座的。要不是滿千座的一開始當然是不明白,不明白很正常,還時時凜覺,讓你凜覺啊,是讓初修凜覺的。你還凜覺啥凜覺,你早都該凜覺了,那個凜然一覺是能夠現前,凜然一覺不重要,朗然現前才重要。阿彌陀佛。能朗然現前了,觀照就不說斷了,不現前令他現前,那也是初修沒滿千座的事,也不是滿千座的事。
五、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妄心起現
問:往生兜率內院的是誰?
答:誰發願是誰。
問:西方極樂世界是蓮花化生,跟我們現在這個外形是不是相似?
答:外形也不一定相似。不就說了嘛都是男身,就是說沒有生殖系統,沒有男女相,就這個意思。
問:所有相都是虛妄
答:不僅是西方極樂世界,我們這個世界也是妄心的起現,何止西方極樂世界啊。
問:常寂光淨土根本就沒有
答:常寂光淨土就是佛性,或者叫實相,就這個。
問:常樂我淨是不是說法身。
答:西方極樂世界那一個蓮花化身,當然有形象,他並不是法身。那就是蓮花化身,凡夫身,不是凡聖同居土嘛,凡聖同居土他就有凡夫,那就凡夫身。
六、心念耳聞出不出聲都可以
問:平時心念耳聞,嘴不動,舌頭也不動,是心裡在念
答:別拿捏這個了,出聲念也管用。按說修密就是出聲念的,但是為了讓你不累,出聲念兩小時受不了,所以給你出個好主意,不用嘴念,心念就行。主要用耳朵聽,能聽到就可以。給你出好主意成了事了,好像不心念耳聞就不如法了,誰說的?出聲念都如法。念吧,別管什麼動啊,舌頭啥,別管這些事了。念就行,只管念吧,算了。別弄那麼多事了,越說越糾結還能行啊?這個心念耳聞的事說完了。
2019年6月1日節選
一、本來清淨為何調修法身
問:依妄念起滅調修法身,是說妄念起了,法身不是本來清淨嗎?
答:是這樣,你說法身本來清淨,就不能說成調修了。我說能說,調修不理解成保護,不理解成保護。我說能說,怎麼能說呀?你不說本來清淨嗎,不知道,不知道他本來清淨。調修法身就是把你那個不知道,變成知道,這叫調修。就這樣一點矛盾沒有。本來清淨為什麼調,因為你不知道本來清淨嘛。
問:怎麼樣才知道?
答:你這個過程就叫調修嘛,所以說調修不能理解成保護。
二、七處征心 征得是妄心
問:八個識也像真心一樣,七處征心而不得?
答:絕對不是。你以為七處征心,征的是真心?不是,是妄心啊。妄心了不可得,七處哪兒都沒有。下邊十方顯見,就是真心無處不在。七處征心說的都是妄心,不是真心。第八識去後來先做主公,第八識是妄心呐。再一個,你說八個識,你也別認死這個概念。是一個心的八個方面,他有八個方面的表現,不可以嗎。為什麼非要認定他是八個呢?他就是一個但有八種表現,這就八個識嘛,這樣說八個識不就行了,心只有一個,沒有多個。但能有八個方面,能從八個方面表現出來這個心。從眼表現出來的心是見,從耳朵表現出來還是這個心,他就是聞,不也行嘛。七處征心不是說的真心,說的是妄心。七處征心,是妄心不可得;十方顯見,是真心無處不在。
2019年6月8日節選
一、不存在中有救度有用無用的問題
問:極善人和極惡人讀中有救有用嗎?
答:這樣吧,我舉實例就不存在你這個問題了。極善人和極惡人讀中有救度有用嗎?根本就不存在你這個問題,要按照你的思路,或者答有用,或者答沒有,不能按你的思路回答,根本就沒這個問題。我給你舉實例,你看看會不會有這問題。舉一個極善的,舉一個極惡的。咱不說修行成就的,說世間輪回法,不說解脫道好吧。
我給舉一個極善的例子,我說這個不是古人,但是也是過去的人,是我小時候見到的。那對你來說,那就是過去的人了。有一個老太太,我們當地的習俗,是人死以後穿的衣服極早就準備好了,叫壽衣,極早就準備好了,準備好了到時候就不用再做死後換上,早就準備好的衣服。她就問她兒媳婦,兩兒媳婦兒,“你們把我的壽衣做好沒有?”,“早做好了”,“大小合適不合適?”,“咋會不合適啊,就是照著你的身材做的”。“我穿穿試試,合適不合適”,“現在穿它幹啥,現在還好好活著呢,以後穿的,你穿它幹啥?”,“我試試,試試”。她就穿好了,正好。她就說我告訴你們吧,人死了以後就不容易穿了,我不願意讓你費勁,你別難受,我去的地方比這兒好得多,你就別難受了。說完以後她就躺倒死了。這就根本不經歷中陰身,這就是極善之人。
再給你說個極惡之人,也說古人,秦檜。秦檜那個背上的瘡發了以後,根本沒有死以前,地獄之火已經出來了,他就要跳下去了。根本不經歷中陰身。那你說剛才我舉這兩個例子,他讀中有有用嗎?他讀中有沒用嗎,不存在這個問題。別去假設了,假設的都不是那回事。在他們那兒不存在這問題。當然,這樣的人很少,大部分都經歷中有,這樣人很少,不經歷中有的很少。
二、關於佛教說的心和妄想
問:佛法講的心是八識嗎?
答:佛法講的心,有的是好像說的第六識思維心,他講的八識,八識有的說的八個,實際是八個方面。我說一個看我能說清楚不能,咱們在這你就慢慢聽著,看我能說清楚不能。咱們大家都按我說的,你自己去體會。眼睛看見了,那個心就知道了,你注意這個心和耳朵聽到聲音了,心就知道了,那個心是不是一個?你再體會體會。體會體會咱再說,是不是一個?咱不說八個,說兩個,眼和耳朵。眼睛看見東西我心裡知道了,這個知,我也聽到了,和知道有聲音,這個知道的這個心,是一個是兩個?是不是一個心?對!是一個!那眼識和耳識,他應該是兩個識啊?不是兩個了,是一個!是八個方面,一個識有八個方面的內容。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還有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投胎入胎是他。末那識就是俱生我執,簡單說吧。俱生我執,本來無我,他弄出來一個我,這是簡單理解,簡單理解好懂。對對,是八個方面,不是八個識,我就說你看見那個心和你聽見那個心,那是兩個嗎?就是一個,那就是一個,就是說的他。就這一個八個功能也可以。心還是一個,這就是他那個問題,佛教說的心,這個心是妄心,你注意啊。八識就是妄心,真心就叫佛性。有時候說真心也說心,說識的時候就是妄心,起了無明的心。
妄想不有定義嘛,法相宗有定義。妄想這樣定義,叫煩惱。法相宗說妄想,你看看妄想多著了,好多種那妄想。阿彌陀佛。說貪嗔癡慢疑是簡單的說,實際好多種呢。
問:八十八品見思惑都是煩惱。
答:是啊。所以煩惱多著呢呀,可不僅僅貪嗔癡慢疑,煩惱多著呢。
三、關於聲聞乘
問:什麼叫聲聞眾?
答:聲聞眾就是跟佛學的,並沒有發心度眾生,他發心自己解脫證涅槃,不受後有。如果他不遇到佛,他就不可能不受後有。修行也不行。遇到佛,傳給他佛法以後,就可以住涅槃城不受後有,這就叫聲聞眾。聲聞是聽到佛說法,他聽到了,佛法他聽到了,這叫聲聞眾。聲聞眾不再分段生死了,他不受後有。
問:他們明心見性了沒?
答:那得看你說啥叫明心見性啊?如果把明心見性放到一個比較高的位置,聲聞眾也沒明心見性。你要說放到低的位置,他應該是明心見性的。先定義一下啥是明心見性,定義到哪個程度算明心見性,阿彌陀佛。
問:聞佛聲教而悟道叫聲聞,知苦斷集是四諦法,如果不成佛可以永住涅槃嗎?
答:如果不成佛可以永住涅槃嗎?你說的是聲聞眾嗎,他早晚會回小向大的。他不發心度眾生是不可能的。現在不發心度眾生,他以後會的,他不可能不回小向大,那個叫化城,涅槃城是化城。
四、《金剛經》和《楞伽經》都能印心
問:禪宗最早用《楞伽經》印心後又改為《金剛經》,這有什麼原因嗎?
答:那有什麼原因啊,你要是有這方面的誤解,才有這樣的問題。有什麼樣的誤解才能產生這樣的問題啊?比如說,要是用《楞伽經》印心,就不能用《金剛經》印心。要假如用《金剛經》印心呢,《楞伽經》就不能。你要沒有這種誤解,怎麼會有這個問題呢?既然都能印心,改啥,都不用改。用《金剛經》印心的時候,也不耽誤用《楞伽經》印心。這還要什麼原因嗎?願意用啥印心就用啥印心,這還要啥原因嗎?除非有誤解,要是《楞伽經》印心,那《金剛經》就不能印了;要是用《金剛》經印心,原來《楞伽經》印心就不能用了。誰說不能用了?照樣能用。
五、兩次自性光明現前人人都有
問:兩次自性光明現前,以及後續的看到各方佛前來接引,是對每個人,還是對沒有修行的人才有,也會有兩光明現前,修行成就的人他們圓寂後會有什麼樣的現象出現?
答:兩次自性光明現前,這是說大家,跟修行不修行沒關係。但是他不認取照樣是不見性的,兩次自性光明現前就跟明心見性一樣,所以我就讚歎這個,老人說你真沒出息,還等死了以後見性啊,活的時候幹什麼?你活的時候幹什麼?那個自性光明現前了,一肯肯定就是見性啊。就是不修行不信佛的人也一樣現前,但是他不認取,不是還是錯過嘛。就是不肯見性,不認,哪一個人的佛性不現前?全都是現前的,就是不肯。
圓寂後出現什麼現象?不信佛的還是這樣呢,不修行的人也是這樣,當然說的是大部分,沒有說絕對。你比如說極善的人不經歷中陰,極惡的人下地獄也不經歷中陰。這還沒說解脫道呢。要說解脫道,直接解脫了,也不經歷中陰。
六、座上座下簡單的用功方法
問:坐上、坐下怎麼用功才得力?
答:一個是坐上,一個是坐下。咱們把這兩件事搞簡單,坐上簡單到啥程度啊,坐上不管妄念紛飛,只管持咒。就這麼簡單,妄念紛飛沒關係,我持我的咒,也不壓,也不隨,壓就是不讓它紛飛,我們沒有不讓它紛飛啊,根本沒關心它,隨便紛飛吧。我只管持咒,坐上就這麼簡單。
咱再說坐下,坐下截斷妄念,發現妄念要什麼得力不得力啊,連這種念頭都截斷它。發現妄念截斷它,就這麼簡單,座上也是這麼簡單,別搞這麼複雜,你搞這麼複雜其實都是妄想,這全是妄想啊,這些複雜事。
2019年6月15日節選
一、關於佛教的世界觀
問:觀三千大千世界一無所有
答:你問問他,憑啥說觀三千大千世界一無所有,有這事嗎?就他這個認識本身是有問題的,誰說佛觀三千大千一無所有,咋會呢,你要說觀三千大千世界,如觀手中庵摩羅果。經裡有這個話,庵摩羅果就是一種圓形的,我們也可以理解為像看手中水果那麼清楚,就能看那麼清楚。還可以這樣理解世界就是個球型,球樣,不承認地是平的,天是個蓋那種說法啊,庵摩羅果就是圓形的果子。阿彌陀佛。
三千大千世界實際上說乘了三次千,從小世界算起,一千個小世界是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是一個中千世界,大千世界“千”了三次就叫三千大千世界,這麼說的。從小世界這樣乘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這就三千。乘了三回是三千大千世界,並不是三千個,是乘了三回千。這指的什麼,這指的佛世界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娑婆世界就這麼大。小世界有多大?小世界是有日有月的,日也可以理解為恒星,月可以理解為行星或者衛星,那麼太陽系就是一個小世界。一千個太陽系,就是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是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就是一個大千世界,千乘了三回,那個恒星的數量跟我們現在用望遠鏡裡觀察到的銀河系的數量,你說相等?不能說相等,說數量級上差不多少。也就是說佛的化區是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也是銀河系。佛教的宇宙觀和現在的天文學是能吻合的,是可以吻合的,阿彌陀佛。
2019年6月22日節選
一、別用打坐換個開悟
問:坐上開始的時候,總是被念頭轉,做不到一直心念耳聞,現在基本上可以心念耳聞了,一直心念耳聞下去,就會開悟。
答:打坐呀,只管持咒。什麼不被念頭轉,你別在乎它,就算不被念頭轉,啥叫被它轉了?在意它就是被它轉,啥叫在意它呀?跟著它跑,打妄想,沒咒了,這不就是被它轉了。消滅它也是跟它轉了,不管它有沒有,根本就不理會,只管理會咒語。
問:這樣一直下去就會開悟嗎?
答:這樣一直下去不等於就會開悟,不僅是打坐,別的修行也是,是給開悟製造機會,真正的開悟跟一切修行和一切不修行都沒關係,那不修行就開悟得快了?更沒關係。真正的開悟是跟修行不修行沒有關係,但是你打坐修行,機會多,開悟的機會多,不是拿你那個打坐功夫換開悟的,你功夫越好就換來開悟越徹?根本不是那回事,不是拿錢買東西的。
二、斷妄是斷妄想和執著的習氣
問:特別想吃某個東西也是妄想或者習氣嗎?
答:是吧,算是吧。我們跟你說斷妄念和習氣並不是讓你斷這,斷什麼呀?非常明確,要斷的是妄想執著,哪管你吃啥東西呢?別打妄想,斷的是妄想執著的習氣,不是說吃啥東西,愛吃啥東西不愛吃啥東西,有的愛吃辣椒,有的不愛吃辣椒,並不是那個意思。
三、煩惱即菩提需要實證
問:煩惱即菩提,多開示一下。
答:多開示一下,就成了“菩提即煩惱”了。多開示什麼呀?煩惱即菩提,不多開示了。你在本本上能查到的,就別讓在這兒說,還是你看書吧。我們在這兒就是隨便對對話,我們不在這說那些成塊的理論。
問:煩惱怎麼會是菩提呢?
答:怎麼會不是啊?那是佛經裡講的。煩惱即菩提不是我們現代人的觀點,是佛說的。當然議及了義法的時候講的,不是前頭的方便法,菩提和煩惱那很清楚,應該斷煩惱,應該趨向菩提,那是方便法,修行的前方便,說到最後對於證道的人講的,煩惱即菩提,那是佛講的,這可不是現代人的新觀點,“煩惱即菩提”是釋迦牟尼佛說的。
問:“煩惱即菩提”費解啊。
答:這個費解啊?不是讓你解的,你要是解,煩惱就是煩惱,菩提就是菩提,解就是這樣的。那早已超越了你那個解,不用你費解,也沒解,不用費,不實修不能實證,在那兒討論理論,哪會“煩惱即菩提”啊?那不可能的事。
四、感覺坐得不好怎麼辦?
問:象我這種,就是打坐基礎不好,灌完頂直接開始修心中心法。
答:不好不要緊的,只要你能堅持到底就行。
問:現在第一輪打完了,再打第二輪第一印,現在就是感覺兩小時坐得不好。
答:你坐得很好!要啥坐上輕安非常順利,那叫好?那不一定有什麼效果。效果就是非常難熬你都熬下來了,那才叫好效果,你能用你自己的毅力戰勝你自己的坐。
問:前面一小時能坐得住。
答:坐得住未必好,坐不住你能熬下來就好。
問:第二個小時熬不住了。
答:熬不住了,千熬,熬。那你勝利了。
問:象我這種情況,需不需要在每天保證坐兩小時的基礎下,再抽時間練一練。
答:不用練習什麼。只管堅持下去,兩小時不能一點一點加到兩小時,兩小時就是不能少。
問:兩小時一動不動?
答:但是最能打坐的人都不敢吹牛他沒動過,保證什麼呀?你就是保證了有不動的,經常不動,以後哪一座可能又不行了,又動了。
五、輪回是夢幻
問:《圓覺經》裡說“知是空華,即無輪轉。”,我現在也知道這一切都是夢幻啦,那我是不是也就不再輪回了?
答:我根據他這一句話,他說“知道這一切都是夢幻”,這句話是假話,你那個再輪回和不再輪回是真的呀!要不然他會有這一問嗎?那個輪回是真的了,要是你真認為這一切都是夢幻,應該“說知道這一切都是夢幻”與“說這一切不是夢幻”有什麼不一樣的嗎?你還說不會再輪回了,那不就是說輪回是真的啦?那就是一切不是夢幻,輪回不是夢幻,所以說你不知道這一切都是夢幻,或者你不認同“這一切都是夢幻”。
你要是認為這一切都是夢幻,輪回不就是夢幻嗎?你知道空華本無輪回嘛,所以“知是空華,即無輪轉。”,知道它是夢幻的,本來就沒有輪回了?夢幻就是沒有的意思,不是真有,就象做夢一樣,形相有輪回的相,夢裡的相,不是真有那個輪回,“不會再輪回了”這句話,那是真有了,輪回成了真有了,這是前後矛盾的話,“知道這一切都是夢幻”是假話,不是真話。
問:如果是夢幻,為什麼人還要拼命奮鬥?
答:他不知道是夢幻,他認為那是真實啊,他認為那是真,還是保不住,還是夢幻啊。實際是夢幻他就認為是真,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我們不要這種錯誤了嘛。
六、男女情感是輪回之因
問:男女情感上的妄想熾盛,有點止不住、斷不了。
答:你別把它看成業障,只能說什麼呢,這正是輪回之因。你如果沒有這種輪回的動力,這就是你還在欲界,就是在輪回,也不高,也是在欲界。這種事要是不斷的話,色界無色界你都去不了。
不見得非是要求解脫,不求解脫,能進入色界天無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這種事已經斷盡了的,因為色界天初禪再往上,就已經沒有男女相,就是沒有男女這回事,要按佛經裡說,都是男身,其實也就是沒有男女。
七、平常心是道
問:修心密兩年了,一直平平淡淡沒大有進步。
答:平平淡淡太好了呀,平平淡淡才好啊,磕磕絆絆就好了?那不好,平平淡淡才很好,最好是平平淡淡的,平常心是道,直心是道場。
八、千座後應自己做主
問:千座早就完成了,還在堅持打坐。
答:你千座完成了,堅持打坐沒毛病。但不是必須堅持打坐,不是必須的,那就不需要打坐了。你千座完成了你不打坐也可以,但也不是必須不打坐,都不是必須的。根據你的情況吧,你咋樣合適你就咋樣做,你要問別人咋樣合適,別人咋知道啊?
到這兒,千座都完成了,還不能自主?太可憐了吧?早就應該能自主了,千座沒完成以前就已經應該能自主,要不然談何證量啊?你的證量在別人嘴上,談啥證量?證啥啊?
九、應機說法與了不了義
問:關於“四依”中的“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的問題,不管誰來都說“色即是空”。
答:該說“色即是空”的時候才說呀,不該說的時候就不說。那也不見得見誰都說,應對方說話哪個算“了義”?應對方說話不一定算“了義”,那都是應緣,你說了義法就應緣說了義法,說方便法就應緣說方便法,所以不一定說了義說不了義呢,不是哪個算了義。那是應緣的。所以有的時候有人說“我不能理解”,不能理解不跟他說,“色即是空”的話你不跟他說不就完了。
問:不能理解。
這本身就不是理解的。不只是在你那兒,就是在證道的人那兒,他也是不能理解,他就不在理解裡,他在實證裡,哪在理解裡?在理解裡都是不了義的,都是方便說,真正證那個方便了,咋樣說都行,說“色即是空”,說“色不是空”也可以的,不光說“色即是空”。
可是你要是在理解裡,說“色即是空”就能說“色不是空”,那個能理解,這不在理解裡,“色即是空”就不在理解裡。
問:應機比了義更有效。
答:不對不對不對。了義不管效不效,了義管不上有效沒效,那是分別,怎麼說屬於這一類怎麼說屬於那一類,它跟有效沒效沒有關係,了不了義跟應機沒關係。不應機就沒效,應機了才有效,應機不應機才跟有效沒效有關係。
說“沒關係”你別理解為“無效”,不是無效,是不存在有效,不存在無效,分類方法而已。這一些話分到了義裡,那一些話分到不了義裡,分類方法,談不上有效無效,要是有效沒效,應機了會有效,不應機會無效,對這個說的。
2019年7月6日節選
一、入定與否與身體素質無關
問:身體虛弱可不可以入定?
答:可以。身體虛弱、身體不虛弱都可以入定,也都可能散亂,不相干。
問:不相干。
答:對對,是不相干。入定跟你虛弱不虛弱應該不相干。
二、什麼是妄念
問:什麼念頭是妄念?考慮工作是不是妄念?
答:簡單的說法,貪、嗔、癡、慢、疑是妄念。你還是說工作,工作你能考慮貪、嗔、癡、慢、疑啊?這是簡單的說,妄念不是這麼定義的,簡單說好懂。
問:妄念就是貪、嗔、癡、慢、疑。
答:妄念就是貪、嗔、癡、慢、疑,不是這樣定義的。他說什麼是妄念,剛才跟工作混淆了,我就說貪、嗔、癡、慢、疑才是妄念。他那麼問,這麼回答,容易區分。工作不算妄念,他就容易區分了,定義什麼是妄念,虛妄之心念,凡夫貪著六塵境界之心,這不就是貪嗔癡慢疑嘛,虛妄之心念。
三、什麼是資糧
問:解釋下塵勞為資糧?
答:資糧是幹什麼用的?然後再說塵勞為資糧的事,簡單地說吧,資就是資料,修行需要什麼資料,糧是糧食,資料,糧食,就是你修行所需要的,需要什麼呀,需要塵勞,不是需要躲避,不是你需要找一個躲避,不接觸人,是塵勞為資糧,是說這個意思。
是你的修行所需,就叫資糧,需要什麼呀?需要資糧。修行需要在塵勞裡、在事上透得過,只是閉關不見人,不管用的。透不過,到了塵勞裡還是迷失。
問:資糧是生存之本。
答:你也可以說是生存之本,那資糧就是修行之本。
問:軍需糧草。
答:說得好!就是軍需糧草。
2019年7月20日節選
一、阿羅漢是否已斷分段生死
問:四果羅漢與八地菩薩斷了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嗎?
答:四果羅漢就是阿羅漢果,就是第四個果位——阿羅漢果。沒有說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都沒說。阿羅漢有一絲變易生死沒了,分段生死肯定是了了,變易生死沒了。
八地菩薩是二死永亡,“二死永亡”就是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都斷盡了。阿羅漢跟八地菩薩差一點點變易生死,並不是他沒有斷變易生死,是沒有斷盡。
問:辟支佛呢?
答:辟支佛是小乘的,他剛才說的是八地菩薩跟阿羅漢。辟支佛就是緣覺,那就相當於阿羅漢。實際上辟支佛比阿羅漢證量好一些,更好一些。“二死永亡”就是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都斷盡了,就叫“永亡”。
阿羅漢沒斷盡,他還有一絲變易生死未盡,不是沒斷,沒斷盡,回小向大就是有一些變易,要沒變易怎麼會回小向大啊?他又來了,又生了,他原本是不受後有啊,不再生來了,他又生來了,就是回小向大,生來度眾生啊,他是再來人,這一來就不是小乘羅漢了,就是大乘菩薩,他可能會遇到佛法,也可能會不遇到佛法,不遇到佛法他跟常人也不同,還是非常厭世。
阿羅漢就是厭世的呀,要是假如遇到佛法,不用修行,直接成就。一成就就是八地,因為他只差一點點兒,聞法即證開悟,也就是他證果不用除習氣了,他的習氣都除盡了,他在證小乘果的時候就除得差不多了,這種人很難遇到,遇到就遇到八地菩薩了。
二、法脈傳承未必與證量有關
問:禪師大多都二地三地,八地以上很少,法脈傳承與證量是什麼關係?
答:這是老人說的呀,那些大名鼎鼎的大多數以二地三地較多,不一定都證到八地了。還有當祖師並沒有證到地上的,也能當祖師,為什麼呢?座下找不到開悟弟子了,這就有兩種:把法脈斷了我也不傳,這是一種觀點,果然法脈斷了。還有另個一種看法是,我找一個並不邪惡的,也可以把法傳給他,將來以後他的座下會有明眼人會有證道的,也有這樣的。這樣的法一般都傳到現在,比如臨濟宗,也就是說中間那一代一代的祖師未必全都是見性的,不一定,也可能某一代並沒有證道,不要說八地,連初地都沒證到,他也可以傳法,他以下的弟子可能會證道證到地上。所以祖師這個位置是個傳承,你不能跟那個證量對應。有證量的未必能當得上祖師,為什麼呢?他法緣不熟。他的證量是很高,但是他法緣不熟。所以並不是那樣對應的,做祖師還要有法緣,不僅僅是證量。當然要有證量,但是找不到有證量的了就找一個並不邪惡的,也可以把法脈託付給他,那他不就是祖師了,將來以後他的弟子裡就有道眼通明的,那不是法脈又起來了,這樣的法脈傳承永久。當然也有那樣的,我們沒有說哪個對哪個不對啊,也有的只要找不到有證量的弟子就是不傳,結果就斷了。禪宗五宗斷了三宗,現在只有兩宗傳下來了,其他三宗都是斷了,比如溈仰宗法眼宗都是第七代就斷盡了,沒有第八代,是後來虛雲老和尚傳了五宗,包括斷了的溈仰宗法眼宗,老和尚隔了幾百年了他是第八代,也沒說這樣傳承不對,沒說不行,所以這裡你的對了他的不一定不對。
剛才說的這兩種,不見道眼通明的,不開正眼的我就不傳給他,錯了嗎?也不見得錯。傳下去託付給不是邪惡的人,他是善良而不是邪惡的,但他並沒有證道,錯嗎?也沒錯。所以“受一不要非餘”,這兩家都沒錯。阿彌陀佛!
三、關於證量
問:昨天有個師兄讓我給解釋一下,到底啥是證量?我一時也沒有合適的解釋。我修行的程度不夠,老師會有合適的解釋。
答:能想到能說到做不到,那是理解。證量是能做到的,能落實的、能做到的,這樣說好懂。證量是實證,不是理論,是落實了。
這麼說吧,象著相這個事,你瞭解,理論上完全知道,就應該不著相,但是你仍然著相,就是這個意思。他就是真不著相,根本不用說著相不著相那個話,那就是他的證量,就是實際能做到的。
四、皈依的對像是眾不是人
問:證到暖位的僧人,可以成為皈依的對象。
答:皈依的對象是眾,不是人。皈依三寶嘛,三寶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個僧不是一個人,僧是“大眾”的意思。不是皈依某一個人,不是哪一個證到啥層次的人做為皈依的物件,皈依的物件是大眾,除了佛法以外,並不是要皈依哪一個人,而是要皈依大眾。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是“三”的意思。那一個給你皈依的人,他是你的證明,他證明你皈依了大眾。打個比方吧,你的入黨介紹人,不是入他這個人的,你入的是大眾,入的是黨,不是入的他這個人的。所以皈依的對象不是給你打皈依的那個人,是皈依的大眾,他證明你皈依了大眾,他是你的證明,你皈依三寶的證明。
所以你皈依的物件是有問題的,咋樣說沒問題啊?改一個字就沒問題了,“證到暖位的僧人,可以成為依止的對象。”說依止,依止就是依靠他學法,這樣可以,他證到暖位了,你可以依靠他學法,可不是皈依啊。皈依和依止是不同的。
五、心密的本尊
問:什麼是心密的本尊?
答:這種說法在藏密裡是專用的,他們是觀想法,觀想本尊,觀想本尊就在頭上坐著,你比如觀世音菩薩和阿彌陀佛,就坐在你頭上了,並且有時候可以在你面前讓你看得到,有時候能進入到你的身體裡頭,這就是本尊,這是藏密的觀想法,我們沒有觀想。
密法都有本尊,象心中心法的本尊是大隨求菩薩,但是我們沒有過度地去突出這個本尊,我修心中心好長時間了,我聽別的師兄說的“心中心法的本尊是大隨求菩薩”,那時候老人還在世啊,我就問老人:“心中心法的本尊是大隨求菩薩?”“對呀是啊”“你怎麼不告訴我呀?”那都學法時間不短了,為啥不告訴我呀?你知道老人怎麼說?“你本來就多事,告訴你豈不是更多事?”所以就是沒有強調這個。
大隨求菩薩是觀世間菩薩的化身,所以也可以說觀世音菩薩是心中心法的本尊,也可以這麼說,漢地也供奉大隨求菩薩,但是稱呼不是大隨求菩薩,叫八臂觀音,漢地的八臂觀音造像就是大隨求菩薩像,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2019年7月27日節選
一、佛家意生身與道家陽神區別
問:母音老人說過五地菩薩能出三個以上意生身。
答:是這樣,三地能出一個意生身。不是說一定出,是有可能出。
問:外道也可以出意生身。
答:沒有聽說過,那不叫意生身,你要說道教,那是陽神,那不叫意生身。他是要長生不老,他認為那個陽神壽命很長,他要長生不老。佛教這是要用啊,意到身到,要用的,也不需要經常保留它,道教是要經常保留的,不是一回事。
二、關於加座和入定
問:我們心中心打座不追求入定?如果一天可以打兩座的話,每座兩小時打兩座,還是連著四小時?
答:你說的是兩個內容吧?一個是,不追求入定不等於不能入定啊,也能入定,也有定境,但是不追求。追求什麼呢?“願此生速開智慧成佛”,追求見性,不是追求入定。但是並不是不會入定,也會入定。這是一個“定”的問題。
再一個是,兩座是連在一塊打呀或者隔開打?這兩種都可以啊,沒有規定只要一種,不要另一種,或者只要兩個倆小時,不要一個四小時,或者只要一個四小時,不要兩個兩小時,都可以的。
問:無出無入的大定
答:剛才說的不是無出無入的大定,在這兒牽扯啥“無出無入的大定”啊?剛才講的打坐入定,不是說的無出無入的大定,啥時候說入定都說那個?不見得,那個也能說,就是有出有入的定也能說,這兩種事都能說,就跟“兩個兩小時”和“一個四小時”一樣,兩種都可以,為啥只要一個呀。
三、夢中了了分明才是作主
問:有時晚上做夢,雖不知是夢境,但在夢裡也能持戒行善不做壞事,這種情況是夢中作得主嗎?還是說必須知道是夢境才算?
答:你在白天不做夢的時候,也持戒行善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嘛。這跟作主不作主沒有啥關係,作主是作主修行的。
問:夢中也能了了分明才算作得主。
答:是啊,是這樣。剛才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修行剛好是“無所思”。所以夢裡頭也能堅持無所思,就是你說的“了了分明”,能作主修行是作得主。
四、無掛礙的心態即是大定
問:無出無入的大定指坐下功夫?
答:無出無入的大定不指定坐上坐下。那都不是說的有出有入的坐上入定那個定,無出無入的大定,禪宗的話,也就是把他那個無掛礙的心也說成是定了。
問:對境不惑。
答:也可以這麼說,在這兒你要是弄個什麼定義不大好,禪宗說話,是一種靈活性的說法,要是非要咬死一個什麼,那不契合禪宗的思想。說這種話有一個思想,這個思想是靈活性的思想,那都不是沒出沒入,都不是定說成定了,那就是無出無入的大定。
2019年8月3日節選
一、關於楞嚴經的見精和識精
問:《楞嚴經》裡講的見精和識精是不是指的佛性?
答:是不是指佛性,你得把《楞嚴經》的原文貼出來我看看。依義不依語,不依這個名詞。
問:且汝見我,見精明元,此見雖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
答:這不找到答案了,這裡所說的“見精”並不指的是佛性,“妙精明心”才是佛性呢。這是第二月,不是月影,不是虛妄的,但是第二月。也是虛妄的,不是妄想,是第二月,就是我們說的“靈知之性”。
我們說的靈知之性不可得,這才是見性,要是他可得,那還是第二月。第二月一開始是作為標準的,我就是要證這個,這是無上方便,可以這麼說。
問:無始菩提涅盤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
答:這是有講“識精”了,《楞嚴經》裡講識精了,識精指的是佛性。剛才講的見精不是指佛性,是第二月。識精是指佛性。
並且不是說的全經裡都是如此,在這兩段經文裡是這樣的,這兩個詞到底是啥意思,你得看看是用在哪裡。
二、關於破陰魔
問:陰魔是一個一個地破,是一下子都來了還是一個一個地來?
答:每一個陰可能有這十種魔,不是一定要出現的,也不是按順序出現的,它有可能出現這十個方便的入魔。但也不一定都入魔,不作聖解它還入什麼魔?若作聖解即受群邪。不作聖解它會入魔了?不見得都入魔。出現了十種現象,也可以不入魔。
那十種現象是好現象嘛,這就是“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他讀《楞嚴經》了,但沒有仔細研讀《楞嚴經》。他在看名詞,按自己思維來(理解)。如果詳細研究經文,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
問:或許在看《心經》,“照見五蘊皆空”。
答:對呀,說是虛妄的,不就是空的嘛。照見五蘊皆空是都空,不是一個一個的空。我猜想他說的是破陰魔,每個陰有十種陰魔是《楞嚴經》上的。
三、何為破五陰(蘊)
問: 如何破五蘊?是逐個破還是下全破?
答什麼叫破?是不是把色、受、想、行、識弄沒了叫破?實際我們說的破並不是把它搞沒有,是指它本是虛妄不實在,我們認為它是實在的,現在糾正這種認為理解為破。
既然破是認識它虛妄,是逐個破還是一下全破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為什麼不存在這個問題呢?你說色陰虛妄受陰不虛妄?想陰不虛妄?別一個一個說了,這個問題很可能是看《楞嚴經》了,看到五十陰魔,每陰都有十個陰魔,不是破五陰而是不入魔,那不是破五陰,是破的陰魔。
問:照見五蘊皆空。
答:對,照見五蘊皆空,所以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什麼逐個破還是全破啊,不存在這樣的問題,色陰不虛妄受陰能虛妄了?色陰虛妄受陰不虛妄?不是一個一個來的。
四、堅持下來最好是對兩小時一座而說
問:加座是兩座合起來坐還是分別坐?
答:都可以的,也就是連坐四個小時可以,坐兩個兩小時也可以。
問:根據自己的心力去安排。
答:哦,根據自己的心力去安排吧。
問:哪個更殊勝?
答:不執著更殊勝。這倆都不殊勝,這倆都殊勝。你執著這倆都不殊勝,你不執著這倆都殊勝。別較真、拿捏,別弄這事了哈!
問:我覺得分開輕鬆、有意樂。
答:那你就分開唄。沒人非讓你連著。
問:連著四小時難熬。
答:那你還連著幹啥?
問:聽老師們講,難熬能堅持下來是最好的一座。
答:要是我說的能堅持下來是最好的一座,我是這個意思,兩小時的,沒說四個小時的,我說的是兩小時的,兩小時的是必須的,那能堅持下來就是最好的一座。四個小時不必須,我就不對四個小時說,不是讓你堅持四小時的,我說兩小時的能堅持下來就是最好的一座。
問:應該怎麼選擇?
答:別選擇,選擇什麼?你愛怎麼著怎麼著,別選擇,不用選擇。這樣吧,你選擇一個最不好的吧,哪個不好你選哪一個。
五、什麼才是修行
問:剛過百座,千座怎麼加座如法?
答:別考慮加座如法,不要考慮加座了,不要考慮加座不等於不加座。加就加,也沒什麼考慮,也不管它如法不如法,你該加就加你的,這最好了。別打那麼多妄想最好,別弄那麼多閑傢俱。硬限制,本來沒限制,你自己給限制個這,限制個那,這個條條,那個框框。別弄那麼多,條條框框是你自己找的,到時候就框住你自己了。
問:坐下觀照觀不住。
答:當然觀不住。要是你能觀住,還讓你觀照?觀不住也要觀,這就是修行。你要是能觀住,就不需要觀照了。當然觀不住,我們說的是怎樣修行,你說的是怎樣修成。知道你沒修成,才讓你修行的,成了還用修行了?知道你觀不住,所以強調觀照,那就叫修行,跟自己逆,這就叫修行。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這就叫修行。
六、修行切忌偷心不死
問:最近剛開始打坐,還在修第一印,座上昏沉厲害,加修老人傳授的不昏睡咒?
答:我不反對你加修這個。但是遇到問題,老是用這種方法來解決,是不可以的。應該用你的毅力、堅持力跟自己鬥那一種努力,應該用這一種方法解決。不能用一個巧辦法,不費勁就能解決,不能有這種想法。這種想法在禪師那兒叫啥名字,你知道不知道?那叫“偷心不死”。別指望便宜,就憑著拼搏來達到目的,應該是這樣。昏沉就睜開眼睛大聲念咒,用你那個拼搏來戰勝自己,應該是如此的,不能找一個便宜辦法好辦法,那在禪宗叫“偷心不死”。
七、修解脫道不必要入四禪八定
問:修解脫道不一定都需要入四禪八定
答:不同意你這個說法。是不需要入,不屑入,並不是說入不了。四禪八定是五乘共法,哪五乘啊?人乘、天乘,這不是解脫道。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這三乘是解脫道。也就是說,不修解脫道的,世間輪回也修四禪八定。修解脫道的,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都修四禪八定。叫五乘共法,怎麼會是入不了四禪八定呢?不是入不了,是不需要入,不一定非要走四禪八定這個路。但是也不排除修四禪八定。
問:是不需要入,不屑入。
答:我同意這個看法。
2019年8月17日節選
一、關於六印啟用是否蓋黃布
問:心中心六個手印啟用的時候,不需要蓋黃布吧?
答:你千座完成了沒有?要是沒有完成,千座裡蓋黃布的習慣最好保留,啟用的時候蓋不蓋黃布,沒有這個說法,沒有這項規定。
修心中心打坐,那是要蓋的。啟用的時候蓋還是不蓋,都沒有關係。要是千座沒有完成,要去啟用的話,那你還按蓋黃布來說。要假如千座完成了,只是啟用,那你蓋不蓋都行。 沒有規定的就不用加那麼多限制啦。
二、講衛生不是貪
問:喜歡把家裡收拾乾淨些不是貪吧?
答:當然不是,這叫講衛生,講衛生並不是貪,貪、嗔、癡、慢、疑不跟講衛生扯一塊。我們說跟自己逆主要是妄想執著,講衛生不見得是妄想執著。
三、念佛往生見佛見魔
問: 臨終人見到的是佛還是魔?
答:你這話說得太不好聽了。咱就不說心中心了,念佛念一輩子佛,臨終見到魔,咋可能呢?必然不可能。什麼話呀?不學佛還好,一學佛好象多麼危險。這事也不怪你,有人講開示,就是那麼引導的,給你造成心理陰影。慶倖都來不急,我們太幸運啦。佛法這麼難遇,我們遇到了。必定解脫!
問:不是說見佛不能執著嗎?
答:見佛不能執著就跟見魔扯一塊了?見佛不能執著,見魔就能執著了?
問:以為都不見才對。
答:你要一心離開這個世界、一心往生西方,見與不見,都能往生。這樣才對。就別提見魔的事,說見佛。你別認為是出現佛的形象才能往生,絕對不是。不出現形象,照樣往生。當然要是你那個心厭離娑婆心往極樂的心力很強會見到佛的。
問:平時打坐見佛見魔都不理,冥冥中見佛來接引就跟著走了。
答:誰說跟著走了?跟著啥走?哪是跟著走了?來接引就是跟著走了?別著這個相啦,不著相照樣往生。好象你就沒法不著相,你要是沒法不著相的話那就魔是沒有的,見佛是有的,這樣說吧。
咱就不說不著相的話,說著相的,別說這個見魔的事,見魔不可能。你要不老實念佛當然有可能,老實念佛的人見不到魔,別在意這些事啦。
2019年8月24日節選
一、關於功夫成片
問:什麼叫功夫成片?
答:那什麼叫功夫不成片呢?誰知道啥叫不成片?我聽聽,等一會兒我跟你說我的理解。咱先說“什麼叫功夫不成片”?回答完“什麼叫功夫不成片”,“功夫成片”就已經解決了。
問:散亂就是不成片。
答:我不這麼理解。我是這麼理解的:“功夫不成片”就是會忘掉做功夫,會忘掉。成片就是連成片了,再也忘不掉了,這個解釋對不對?會忘掉,會間斷,也就是一會兒能截斷妄想,一會兒又跟妄想跑那不成片。始終都能截斷妄想,這才成片。
二、關於西方極樂世界一生補處
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還受後有嗎?
答:西方極樂世界是蓮花化身,都沒有死亡這回事兒,怎麼能談得上受不受後有呢?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一生補處,一生補處(蓮花化生不是父母所生)蓮花化生一直到究竟佛都不換身體,這個身體也不會死,一生補處,就生這一回。
它不是一段一段的,一段一段的那個後來那一個叫後有。那兒不存在“後有”或者“後沒有”,不存在後前,不存在那回事兒。所以“不受後有”根本不在“西方極樂世界”那種情況下說,是在我們這兒有肉身這種情況下講的。那個身體別認為是肉身,那是蓮花化生。蓮花化生不會死亡的,一直到成究竟佛,沒有死亡那回事兒。
問:生兜率內院也說過是一生補處。
答:你生兜率內院一生補處?經論依據?一生補處說的是彌勒佛,不是說你生了兜率內院也是一生補處,就沒這麼說。那是說彌勒佛,就這一生了,下生下來就成究竟佛。說的是他,不是一碼事兒。
問:怕生也怕死。
答:你不用怕死,那個蓮花化身不會死。也不用怕生,“蓮花生人”跟“人生人”不一樣,沒那麼痛苦,極樂世界沒有眾苦只有諸樂。所以,應當發願“往生彼國”。那是釋迦牟尼佛告訴咱們的。
問:有分段生死嗎?
答: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分段生死,咋會有分段生死呀?不分段。我們這兒分段。
問:永不投胎。
答:怎麼會永不投胎呢?你成就了以後可以來嘛,蓮花化身那時候還是凡夫,還不一定是聖賢呢,還不一定成就,一直到成就能夠回來度眾生的時候,這中間不用再換身體了。至於來了以後換不換身體,那就不在西方極樂世界了,就按別的世界的規律。
問:時間上不一樣。
答:那當然啦,他那兒一天一夜我們這兒一個大劫,一個大劫就有一千尊佛出世。我們都已經跟一千尊佛學過佛了,該成就到啥程度,你可以自己想一想,在他那兒剛剛過了一天一夜。不能都是好處啊,有好的也有另外的特點。
問:極樂世界裡有生、老、病、死嗎?
答:不存在這事兒。因為什麼說不存在?因為經論裡就沒有講過生、老、病、死的事兒。咱就說病,不要說是解脫道,就是我們輪回道的天界,有些天就可能沒有“病”那回事兒。當然天人會死,是會的,天福享盡就死了,“病”這回事兒可能就沒有,不存在“病”這回事兒。不要說是解脫道了,不說淨土了,天界也未必都有“病”這回事兒。
三、臨濟禪師的四句偈
問: 沿流不止問如何,真照無邊說似他。離相離名人不秉,吹毛用了急須磨。
答:那不是臨濟禪師說的嘛,好象這跟我們說的“觀照”相干的事,這是兩碼事。“沿流不止”說什麼呀?比喻妄想的。
問:“問如何”是怎麼斷妄想?
答:還問怎麼斷妄想?那都不是妄想,那是“真照無邊”,你為什麼把它說成“他”呢?說成其他的呢,“沿流不止”就是“妄念即菩提”,這哪是說觀照的呀?
“離相離名人不秉”這個不能明白,這樣那就“磨磨劍”吧,是這個意思。告訴你“妄念即菩提”你不能完,我們講的“觀照”是在修行期間,他是在證道之間,根本不是一碼事。那是說的觀照啊,不是一碼事。
“沿流不止”是說妄想的,妄想就不會停,這如何斷它呀?那是妄想嗎?那就是“真照無邊”。為什麼把“真照無邊”說成是妄想呢!那是真照無邊不是什麼妄想。
問:這是觀照的第三步?
答:你要勉強說成是第三步也可以。講的是“妄念即菩提”,哪會是觀照啊?觀照是開始下手修行的時候,那就是有妄有真,就得斷妄顯真,修行位就是這樣的。
所以我們說觀照講的是修行,臨濟禪師那偈子說的是徹證,根本就兩碼事。觀照是說修行的,根本就沒到徹證那個時候。觀什麼照?這才跟那個徹證能相應。為什麼第三步那麼說話啊?
吹毛用了急須磨,那個“吹毛”,是吹毛劍是說寶劍,比喻般若之慧劍。
四、為什麼不宜吃葷腥
問:七百多座了,這兩天吃燒的大蒜調理胃,吃到第三天,突然發覺經常失去覺照。
答:當然啦,吃五葷你就容易散亂。
問:發現妄想也做不得主、斷不了了。
答:吃五葷是容易散亂,假如吃魚肉呢就昏沉,吃魚肉打坐昏沉。五葷是植物,蔥蒜韭薤這些,容易散亂。沒有好處,要不然它是植物,為啥不讓吃啊?它又不是動物,因為它不利於修行,所以不吃它,容易散亂。
2019年9月7日節選
一、本無輪回、說什麼因果
問:有師兄請代問老師,本無輪回,又何有三世?
答:哦,你告訴他,我們說的“本無輪回”,就是指的“三世輪回”,就是“三世因果輪回”,就是對它說“本無輪回”的,“本無輪回”就是對“三世因果輪回”說的。
就象那個“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就是對“如是滅度無數無量無邊眾生”說的,這是經文。佛都這麼說話,我們不應該跟佛一樣說話嗎?
二、沒有貪嗔癡哪用戒定慧
問:沒有貪嗔癡,不用特別守戒。
答:會這麼說?這個話有問題,沒有貪嗔癡就不用特別守戒?要是誰整理的文字有這個說法需要修改。要是錄音就去掉,這是說錯話了,不對的。
問:如何讓自己沒有貪嗔癡?
答:修行。修行就可以,或念佛,或參禪,或修密。
問:沒有貪嗔癡哪來戒定慧啊?
答:對呀,沒有貪嗔癡哪來戒定慧啊?這樣說對呀,要是沒有貪嗔癡還要戒定慧幹什麼?這樣說可以,戒定慧就是對貪嗔癡說的,這樣說話可以。
三、心向極樂不會不念佛
問: 心向極樂,還要念佛嗎?
答:你心向極樂了,還不念咒?為什麼不念?心向極樂不念佛,為什麼不念?那還不是真的心向極樂吧?真的“心向極樂”怎麼可能不念呢?沒有不念的可能。
問:老人批駁這種“讓人不念佛不修行”的說法。
答:對。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他肯不念佛?這奇怪得很,他咋會不念佛呀?他不可能不念佛不念往生廣咒,或者不修法,都不可能的。
問:念佛不一定是嘴巴念。
答:你這樣說,我就贊同了,念佛不一定是嘴巴念,這個我贊同,哪能說不念佛?不能說不念佛。只能說沒有用嘴巴念佛,這樣說倒是可以。真正的全心都投在“阿彌陀佛”上,那比那嘴巴念一念,比那個力量大得多,心力,心力不可思議。
2019年9月21日節選
一、公案是啟發、別當道理會
問:什麼樣的人才能看懂公案?
答:公案本來就不是讓你懂,懂公案幹什麼啊?公案是啟發,你一看能明白,那也不是懂,看看能不能受啟發,不能受啟發以後再說。
把公案弄成道理去懂就麻煩,這就不是公案了,成了故事了。
二、能見能聞沒離佛性並不就是佛性
問:能見能聞、知冷知熱的這個“能知”即佛性?
答:沒離開佛性,並不就是佛性。所知也是,你說的知冷知熱、能見能聞,那個見的色、聞的聲,那個冷、那個熱,也沒有離開佛性。能和所都沒離開佛性,都不就是佛性。
三、時空並非客觀存在
問: 佛教對時間和空間如何解釋?不是說沒有時間和空間嘛。
答:是啊,當然是沒有啦。啥叫沒有啊?不是客觀的存在,也就是不管你有沒有心,不管你有這個心或沒這個心,都是客觀存在的,根本就不是這回事兒。
時間和空間是心裡的產物,不在心外,心外無法。心外沒有時間和空間,假像,不是真的客觀存在,所以說沒有。沒有那個客觀存在。
問:不是說客觀存在時間和空間
答:對對對,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時間和空間並不客觀存在,就沒有客觀存在的東西,心外無法,所有的東西都不在心外,心外就沒東西。
心外取法那不是佛法,那是外道見。法指心法和色法,不僅色法不在心外,時間和空間算色法,心法也不在心外。
2019年9月28日節選
一、不食全素對修行的影響
問:不能食全素對打坐修行有影響嗎?
答:它怎麼會沒影響呢?但是影響有多大呀?不至於大到壞了你的法身慧命,沒有那麼大的影響,肯定有影響,負面影響肯定有,咋會沒有啊?
你比方說,西藏人都是吃肉的,它不影響活佛轉世,你說有沒有影響?有!如果他不吃肉,他更好的轉世,咋會沒有負面(影響)?吃肉肯定是負面影響,肯定有,但是影響有多大呀?不見得能壞了你的法身慧命,不見得能大到那種程度,哪會沒影響呢?
問:蔥、蒜、韭菜呢?
答:吃蔥蒜韭菜哪會沒影響哪?但是影響有多大呀?不至於壞你的法身慧命。
二、觀照的第二步和第三步
問:觀照三步曲,第二步到第三步,“本來是佛,觀什麼照!”功夫做到這一步。
答:這樣說吧,你說的第一步和第二步,跟你做功夫是有關係的,你功夫做不到家,你到不了第二步,這個是跟你做功夫有關係的。
第三步與你做功夫就沒關係,可以這麼說,本就如此,還有什麼關係啊。它就不牽扯做功夫不做功夫的事兒。
第一步到第二步,可能跟功夫有關係,你要是沒有功夫,做功夫做得不好,你到不了第二步。那個說的是現前,你要不做功夫,靈知之性會現前?這咋會沒關係啊?不做功夫,他咋會現前哪?不會沒關係。
問:本來就在。
答:“本來就在”,那是第三步,哪是第二步啊?這可是奇怪了,那都不是第二步的事兒。
問:打坐也有“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兩三分鐘。
答:那就要一把摛來啦。那就是在第二步裡呢,沒有這,到不了第二步,沒有功夫到不了第二步。二三分鐘?讓他現前,現在就能讓他現前。你要是真能體驗到,現在讓他現前,他就能現前。那就說的是第二步,你要沒體驗到,在這說是白說的,沒有用。阿彌陀佛!
三、無可得才是真證道
問: 打七即是克期取證,又說無可證,那證個什麼?
答:證個“無可證”啊!這不是很簡單的事嘛,就是證這個“無可證”!你要是有”可證”,你就還沒證道,證道就是”無可證”!這不是明擺著的事啊。
這就像剛才說的什麼”一步、二步、三步”(觀照三步曲),第二步老誤認為就是證道了,那是沒證道,因為那個時候有可得。不可得!只要是還有所得,就是沒證道!那個得啊,那是確實是修行,確實有感受,真正修行的感受,確實是有,把這個修行的進步理解為證道,那不算證道,那算是修行有進步。
問:也說本自具足,只是不可得。了了分明的是啥?
答:你證道了,就知道了呀。確實在修行過程中,它會現前的,你沒證到,那在這兒討論是白討論。雖然那還沒有到不可得,還不算見性,但是你不修行也證不到。所以第二步跟修行大有關係,你不修行你就證不到哪兒。那就直接到第三步?你還在第一步裡呢,你別想直接到第三步。
問:第二步算朗月當頭。
答:對!對!朗月當頭!
問:第三步是月落相見。
答:對對對,你這樣理解是可以的。
四、無明和宇宙大爆炸
問:如果把真心拿到科學上來比喻,能不能比喻成宇宙爆炸的點之前?
答:你說現在有個宇宙的起源與大爆炸之說,宇宙起源於大爆炸,真心不能比喻大爆炸前,佛學裡有個概念和這個大爆炸相對應——無明,一起無明就大爆炸了。自性本明,妄起一念認明,大爆炸開始了,這樣可以把無明比喻成大爆炸,
五、無明妄動 真心不動
問:不起無明就是真心。
答:你這個認識有問題,為什麼呢?把真心跟妄心等同了,不起無明是真心?起了無明也是真心!何止不起無明啊?真心從來都沒有動過。
起了無明,真心就動了?不見得,是無明妄動,真心不動的,起了無明(就)不是真心了?無明實性即佛性,真心不是佛性啊?
所以你這個真心的概念有問題,你把真心跟妄心等同了,它根本就不是等同的,所以你這是真心的概念有問題,你對於真心的認識有問題。
六、虛空非客觀存在
問: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裡。虛空是比喻片雲嗎?
答:虛空就是指的容納宇宙的諸世界。“況諸世界在虛空耶”,還有這個話。“諸世界”就是說宇宙,容納諸宇宙那個虛空,不是比喻“片雲”。
“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裡”,“片雲”指的是什麼呢?指的是虛空,“心”指的是太清,也就是說:好像是一片雲彩在天空中點綴著,虛空就在你心內點綴著。
問:真心比喻太清。
答:是的,就是這樣的。
問:真心比虛空還要大。
答:不是你說的那個意思:你認為那個虛空是真存在!這段話的意思是虛空並不是真存在,並不是客觀的存在。你這個意思是“虛空客觀存在!不管你有沒有真心,都不影響虛空客觀存在”,不是這樣的!虛空根本就不存在!如果沒有你的心,虛空根本就是沒有的。沒有“客觀存在”這個事,也不是“虛空即真心”,不能這麼說,這是打比方的。
不僅是虛空,諸世界都是心生的,不要說虛空了,何況諸世界是在虛空裡呢,虛空是“生汝心內”,都是從妄心中生起。生起是個幻相,不是“客觀真有”,真心不是比虛空大,真心沒大小,大小已經是妄心了。不要說真心沒大小,妄心也沒大小。心是指精神,精神有大小?
2019年10月5日節選
一、關於做功夫過程中的漏丹問題
問:老人講漏丹是做功夫的大忌,但是做功夫的過程中一定會走精,反過來說還沒有止掉漏精,就是功夫差的遠。
答:當然,啥事都看得絕對是你認識問題的毛病,它是有害,但是害到啥程度?不能說的太絕對,不可能一下就把法身慧命斷送了。
比如說不能吃肉,那吃肉的人就不能證果了?吃肉的人就不能轉世了?在西藏所有轉世的上師都是吃肉長大了,當然不能因為這個就說應該吃肉,不能這麼說話。如果他不吃肉轉世轉的更好,可以這麼說可以,負面影響不是絕對的,是有一定的程度。漏丹也是,它能把法身慧命斷送了?那個人沒漏過,全都斷送了?當然它不好,不能因為這個就說它可以,還是不可以,它的害處是有一定程度的,不是絕對的,沒那麼絕對。
二、學佛最重要的是知見
答:你說的世間禪定還在世間法裡,說心態不合適,換個詞,是知見,學佛最重要的就是知見,佛是為了眾生知見而出世的,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為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為了知見來的,不是和開示悟入佛的定力,
三、做功夫過程中的證果與發神通
問:做功夫到了一定就會發神通嗎?反過來說還沒發神通就是功夫還沒到那個層次?
答:假如你做功夫的目的就是為了發神通,那麼你沒發神通就是功夫不到家,因為你做功夫就是為了發神通,神通沒法就是功夫沒到家這沒毛病。再假如你做功夫不是為了發神通,那麼發神通不代表什麼,代表不了你有沒有功夫,因為你做功夫不是為了發神通。一般常見的情況是嘴上說不是為了發神通,潛在的心裡的認識還是拿神通當標準,也就是說你做功夫的目的不應該拿發神通當標準,如果你做功夫的目的就是為了發神通,那麼就應該拿發神通當標準,這樣才對啊,要不這樣邏輯上說不通。嘴上一套心裡一套是不行的。內在的也不是為了發神通,那麼發不發神通沒有關係,不影響你證果,發不影響不發也不影響。
問:證果可能沒神通。
答:不按你這思路走,根本就不考慮有沒有,不說證果可能有神通或者證果可能沒神通,我們根本就不這麼想,根本就沒這個問題。
2019年10月12日節選
一、佛性是真我
問: 佛性是真我?
答:我剛才說是這個意思:佛性才是真我,不光是真我,還有三個真——真常、真樂、真淨。常、樂、我、淨法身四德。佛性就是法身,它才是真正的我。肉身的我是假我,不是真正的我。
問:透的過去才是真我?
答:這個跟你透不透沒有關係,你透的過去他是真我,你透不過去他還是真我,你不執著他,他也是真我。你執著他,他還是真我。這跟執著不執著沒有關係。那個肉身的假我,跟你執著不執著,也沒有關係呀。你認假做真,它是假,你沒有認假做真,它仍然是假的。這個真、假,跟你那個執著不執著沒有關係。你執著,頂多是犯一個認假做真的錯誤,不等於把那個假搞得有點真樣兒了,一點都沒有加上真。想把那個真,弄成假,它也不會有假。
二、何為不昧因果
問:不昧因果是改變了因果?
答:那你要說改變因果,都沒有改變的意思啊。是沒有瞞昧沒有昧卻了因果,因果明明晰晰的,沒有被你這個話瞞昧住。你比方說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不?明明歷歷的因果呀,這個因果多明顯,你還覺著還有什麼瞞昧?沒瞞昧啊,大修行人是因,不落世間因果就是果。這不就是因果嗎?
正如《金剛經》所說:“受持讀誦此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那是落因果嗎?“先世罪業則為消滅”是落因果嗎?修行就是因,不是大修行人,他就滅不了他這因果。阿彌陀佛!
三、明心見性的人死後去哪
問: 明心見性的人死後去哪兒啊?
答:那這樣,你先告訴我,沒有明心見性的人死後去哪兒啊?你先告訴我,我再告訴你,你先回答我,我再回答你吧。沒有明心見性的人死後去哪兒啊?
問:去六道輪回了。
答:你說死後去六道輪回了。那好吧,沒有見性的人都能,見性的人就不能了?我說話這個邏輯你聽清楚了沒有啊?沒有明心見性的人去六道輪回了,你說明心見性的人就不能去?
再一個,還有另外的事:離開輪回,但是,沒有明心見性的人,他能離開嗎?他能去,見性的人也能去,見性的人能離開,他能離開嗎?見性的人也能離開也能去,為什麼你要把明心見性的人跟未明心見性的人一樣限制呢?見性的人不受你這個語言的限制,不受你這個思路的限制。
問:離開輪回去哪兒了?
答:你這樣,進入輪回去哪兒了?你說沒離開輪回的人去哪兒了?像這種“明心見性的去哪了?”,等同去,就像輪回一樣,有個六道可去,他應該有個第七道或者第八道。根本不能這樣等同,不是一碼事,不是這樣等同的。不能這樣等同。
問:夢裡明明有六趣 覺後空空無大千。
問:總想找個去處。
答:實際上本來也沒有,原本就沒有六道,六道是真有嗎?六道並不是真有,算不上個去處。六道本來就沒有,哪有六道啊。
四、莫認光影為靈知
問:凜然一覺朗然現前和身心世界化空是一樣的嗎?
答:這是很奇怪的問題啊,“凜然一覺、朗然現前”是說的觀照,身心世界化空就是說刹那出現的境界,一個是你主動去做的事兒,這咋會一樣啊?
問:它要是一樣,就不迷惑了?
答:它一樣,我就迷惑了。它要是不一樣,就迷惑了?說的都不是一碼事兒。
問:他有他的意思。
答:他就是說,化空的時候那個靈知跟這個靈知,就是兩個靈知不一樣。這樣這邏輯就順了,實際上啊,他說的那一個身心世界化空現前的靈知,成了回憶了,就已經不是了。為什麼呢?化空本身,它一定會朗然現前,他在找一個東西,可能就有問題了,也就是說,不是不一樣,就沒有認准,大概是這樣。
問:認光影了。
答:對,你說的認光影,有道理,可能認光影了。
五、心密觀照並非參禪
問:心密觀照和參禪起疑情一樣嗎?
答:我們說觀照說的是心密修法啊,並不是禪宗的參禪啊,跟這個起疑情參禪沒有關係的。我們說的觀照並不是提起疑情,不是一碼事,根本就沒有考慮過禪宗參禪這麼參。
座下觀照不聯繫參禪的事,不是一碼事。可能是這:跟“以禪為體”弄一塊了吧?“以禪為體”不等於以“參”為體,不是以“參禪”為體。“以禪為體”是“以參為體”?參禪是在用,參禪是禪宗的用,我們不是以參禪為用,禪宗是以參禪為用,禪宗當然也是以禪為體,以禪為體,以參禪為用。我們以禪為體以修密為用嘛,以密為用嘛。不是一碼事,跟參禪沒關係。
六、遇佛法必定解脫
問:修心中心註定解脫?
答:這說得太狹隘了,何止修心中心啊,只要聽見佛的名字,哪怕只一字一句,哪怕你不信,也註定解脫,但不見得是今生。只要知道了佛法這個事,一定會解脫,肯定是!
巴米揚大佛的那個破壞者,破壞巴米揚大佛的那個人,他的地獄罪受夠以後,也是註定解脫,他當然不是在今生,他今生還反對佛教呢。只要有接觸、稍微有點知道,肯定就註定解脫,何止是修心中心哪。
問:什麼時候解脫?
答:你要想今生啊?你就要努力修,你今生不努力就不好辦了。你要說是以後生生世世都算,肯定解脫!那還用問?
2019年10月19日節選
一、疑慮資糧就是不夠
問:大多都跟著自己的發願而去,如果資糧不夠臨命終時怎麼辦?
答:這個問題是自相矛盾,臨命終時還念佛資糧早已夠,資糧不夠就不可能,資糧是買東西用的?都在自己心裡,這樣打妄想的?一直打妄想一直不夠,斷掉吧,不斷掉你這疑慮資糧永遠不會夠,一斷掉馬上全夠。
二、別在思維裡琢磨三關
問: 祖師們參話頭,一下子就身心世界都化空,這指的是破初關嗎?
答: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這時三關都不可得,有什麼初關、重關、牢關的。如果在這之後還有,還不算到家,往後還有,也可以說初關、重關、牢關。是可以說,要是指定什麼那就什麼關都沒有,所有的關都不存在。
問:虛雲老和尚掉落茶杯的時候是破初關?
答:你說破初關,這不是污蔑虛雲老和尚嘛。三關都不可得,要不然都不算數。這樣搞理論早就誤解了,哪還有禪呢?成了教理了。
問:如何是破初關?
答:說破初關,跟你去揣測那個事兒,那不是一回事兒。如何是?–不存在“如何”才是破初關。還存在“如何”,就沒破初關!是這樣的問題啊。降格降到這種程度,這問題還有法回答?降格了啊。非要拿到妄想里弄清楚破了妄想以後的境界,有可能嗎?知道有這回事兒就是了,不是你思維能理解的。言語道斷,心行路絕,心行路是斷絕的,或叫“心行處滅”,非要在心行裡找一個結果能行嗎?那一定不是,一定是妄想。阿彌陀佛。
三、持名念佛是往生西方的方法之一
問:修念佛法門往生西方的,是不是只管持名念佛不管其他的?
答:去西方極樂世界的修法方法不僅僅只有持名念佛啊,好多種方法都能往生,比如往生廣咒,藏密裡蓮花部的法任何一個法都可以往生,不僅僅只有持名念佛一個方法啊,持名念佛是比較容易學的一種方法,易行道,比較容易的方法,不止這一種方法啊,不用這種方法用別的方法也照樣往生啊,
問:自然往生。
答:不是自然往生,是你心裡願意往生。
四、第八識和佛性
問: 《心經抉隱》講到色空分時,老人有一句話:一旦人死了,我們所說的佛性就離開身體了。
答:不是指的佛性,說的是第八識,第八識是已經起了無明的佛性,就用了“佛性”這個詞,說的是第八識,不是說的佛性。
問:第八識在身體裡嗎?
答:你看佛法的書看的少了,第八識不但在身體裡,書裡把具體的位置都告訴你在哪兒了。那說的是第八識,不是說的佛性。
問:死屍不是第八識相分嗎?
答:相分是另一回事,別在這聯繫這種事了。“佛性離開身體”,那就說的是第八識,就這樣說吧:就是平常你說的靈魂,靈魂離開身體了。
別聯繫那個見分、相分,它挨得著嗎?它就是說離開身體了。它相分,離開或不離開,還是那樣的顯現。沒離開也能說離開,離開了也能說不離開,離開不離開,這事兒別糾纏,不存在離開不離開這種事。
不要說是佛法,世間法那一些理論你在這兒糾纏,也是矛盾百出,是你那個糾纏的事兒,理論本來是很有體系的,很清晰明白的,你這一摻乎,是自己摻乎亂了,理論本身不亂。
問:虛妄的?
答:在這裡也不說虛妄,說什麼虛妄啊?虛妄不在這個地方講,不說虛妄也不說真實。這個事說清楚就完了,多系統的理論啊。該說虛妄的時候別聯繫這種事,他們並不矛盾,誰也礙不著誰。弄的好像是到處都是衝突、到處都是矛盾,其實是自己搞的。
五、老人打坐、往生是示現
問: 老人也打坐、修行?
答:老說老人打坐、修行等等,這不是污蔑老人嘛,再有,還有人說老人往生淨土了,你這不是開玩笑,這不是誹謗老人嘛,老人是創造淨土,建立淨土的人,怎麼會往生淨土呢,我們往生,不是老人,老人是建立淨土的,咋會用往生不往生這種話。
有時候會示現說:要去往生我也念念佛,那都是示現,就象釋迦摩尼佛一樣,頭痛三天,說以前敲魚腦袋敲了三下,那是示現,讓你信因果的。其實是佛不受果,佛無因果。老人也可能那麼說:我也念佛往生,是為了讓你老實念佛的,是示現,老人是接引我們去往生的。
古禪師不也是嘛,問你師傅圓寂以後哪去了?他就說做牛做馬,他怎麼不說去淨土了?為什麼會這樣呢?願騎就騎願下就下。
六、身心化空未遇到
問:身心世界化空未遇到,我認了了分明的嗎?
答:你這是理解的吧?你這一理解就不是,不是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為什麼呢,因為多了一個你的理解。
未遇到?修心中心長期打坐不可能不遇到,但是認為這很平常,這不算遇到吧,不算數,你不肯。
問:群裡有師兄看到老人開示說一見永見,有了疑問。
答:這有啥疑問,這樣說是有道理的,也還有說並不是一見就永見,這樣說也有道理,從各個不同角度說的。
問:是從初見性角度說的嗎?
答:不是,從另外的角度說的。
七、身心世界化空和見性
問:根塵脫落是不是身、心、世界化空?
答:是啊,不錯啊。還有身、心、世界都沒有了,他剛才說是看見了,並不是說同時,而是回過味來還能看見。他講的那個境界是先有的,化空的時候是什麼都沒有的,身心世界都沒有了,那就是化空,但是並沒有斷滅,並不是沒有了、黑暗的、斷滅的,而是明明歷歷的,是清清楚楚的,叫一念不生了了分明。
它是同時,也沒問題,你經歷了就知道了,你沒聽說過如在燈影裡行,你沒經歷過你不知道,你經歷過就知道了,那麼說也沒有問題。這麼說也可以的,不是不可以,本來就不在語言裡,它是一種語言描述,哪能放在語言裡理解啊?別去揣摩了,你揣摩不到他那境界。
不過,他那個認識是有問題,他認為那是見性,那個時候應該認為果然無性可見,果然無性可見是真見性,他不是沒毛病,他是有毛病,毛病就是做聖解,起念做聖解,那就有問題了,不會一直那樣,咋會一直那樣?能那樣的話就有機會了,並不見得能一肯肯定,不肯一肯肯定,不肯就滑過去了,他那不叫肯,果然無性可見這才叫一肯肯定,那叫肯定?那叫做聖解,那不叫肯定。
問:現在就能見性。
答:現在就能見性,當然。可是呢,奈何不肯見性,不肯也沒辦法,打完千坐都不肯有啥奇怪的?
2019年10月26日節選
一、見地正、是修行的關鍵
問: 南台靜坐一爐香,終日凝然萬慮忘。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
答:他只要後兩句。他不知道,幹啥“不是息心除妄想”啊?“凝然萬慮忘”啊,“終日凝然萬慮忘”,這可不是除妄想的啊。我為什麼會萬慮忘呢?不是除妄想的,是因為本來就沒事可商量,所以“萬慮忘”,這個意思。
是說這個萬慮忘的,就是說他那個清淨心的,那不是我修正清淨心了,不是除妄想除成清淨心了,是因為本來就沒事嘛。所以我都不起念哪,我這個不起念,不是我除掉的,他不起念。是因為本來就沒事,所以我才不起念哪,你看看人家的見地。阿彌陀佛。
也就是說不是修功夫造成的,這見地正確,剛才不就說了:最重要的是功夫好嗎?最重要的是見地正啊。落實了,這見地一落實自然不起妄想,見地知道,知道這種見地,但是落不實還是妄想紛飛,那才需要修行了嘛,就這樣。
二、做功夫有助於知見正
問:知見不正了才能做功夫吧?
答:知見不正也能做功夫,不是不能,要是知見正了才去做功夫那沒幾個人做了,知見不正也能做功夫,對知見正有好處,做功夫有助於知見正。
2019年11月2日節選
一、定業無法消
問:現前的因果無法消吧?
答:不要說現前的業,現前的是已經受果了,就是一定要受果,還沒受報,但是一定要受報,也不能改了,叫定業,定業就是一定會受報的,那就不能改了,咋樣算一定會受報啊,比如前世殺人了,今生該他殺你了,你們都出生了,你倆離的不遠,雖然還沒殺你但是已經躲不過去了,這個業不能消躲不過去了,要都沒出生呢就能消,學解脫道能消,不學解脫道終不落空亡,縱繞百千劫終不落空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這是打比如說定業,一定要報了還沒報,但是一定會報,這個定業就已經不能消了,佛也不能消定業,佛也不能把眾生的定業消了。
二、佛教與道教立場不同
問:
答:佛教怎麼說道教未必同意啊,比如道德經,佛教裡的人也讀道德經,也有解釋,但是佛教對道德經的解釋道教不一定同意,他認為你解釋的不對,你的理解不對,道德經是道教的經典,按說就應該以道教的人理解為准,我們不有大量的佛經供你讀嘛,你按佛教的觀點去理解道德經,道教不同意的。同樣他理解我們的佛經你也不會認同,假如你能找到那種資料,道教的人談佛經,你也不會同意他對佛經的理解,因為各有立場。
三、關於凜然一覺 朗然現前
問:怎樣才能做到凜然一覺朗然現前,是座上心念耳聞,座下綿密觀照,功夫純熟自然現前嗎?所說的桶底脫落見性了是這個時候嗎?
答:沒有怎樣才能做到凜然一覺朗然現前,我們說的凜然一覺朗然現前不是你說的意思,這是說觀照的,當然和見性不是沒有關係,能凜然一覺朗然現前還不能算真見性,但一般認為就算見性了,因為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佛性他已經體驗到了,朗然現前的就是佛性,實際上還不是見性,這還是個影子,按楞嚴經說還是第二月,不過不是水中月,水中月是妄想。
四、關於”忝列”的用法
問:”忝列”的用法
答:”忝列”是自己用的謙詞,通俗說就是我不夠格但也被列入了,自謙,如果別人說”忝列”就不好了,剛才說都改過來可能出現誤解,別把老人自己寫的自述也改了,老人自述裡能改嗎?不能,我們改的是別人寫老人的地方,別人說老人不能這樣說,老人自述裡就是原來的樣不能改,要改的落實下來。
問:老人自述裡面第三人稱要改嗎?
答:老人自述裡面是說自己的啊,有用他的?
問:用錯了,該用第一人稱用了第三人稱。
答:哦,那是弄錯了,當然要改過來,廣泛引用到文章裡的也可以,比如老人說……,這樣就不用改,不是老人說,別人說老人也用”忝列”,這就不好,就要改,直接引用不需要改。
問:引用不改,轉述要改,
答:對,說的好。
五、靈知現前是第二月麼
問: 了了靈知是第二月嗎?
答:你要是證到了肯定是第二月,你要沒證到追求的就是這個,不應該說第二月應該說是佛性,,追求的就是佛性,一旦現前了就是第二月,現前了也還在境界裡,悟跟迷還是相對的還不是真悟,真悟不相對,沒有迷悟才是真悟,悟跟迷相對還是有為,通過你的修行你見性了這都是有為,這都不對,見性是無為。
問:光明現前怎麼肯定?
答:還有這事?你看看老人怎麼說的——這是當人的佛性,你不認為他是佛性那就是沒肯定,是當人的佛性不就是肯定了,不肯就是不承認這個說法。
六、能化空是功夫
問:化空主要靠打坐功夫還是見地?
答:化空當然是功夫,你講的是做功夫的境界嘛,身心世界都沒有了不就是化空嘛,見地在這之前嘛,要不然不肯做功夫不肯打坐,見地正確才肯打坐,信、解、行、證。見地算信、解裡面,打坐算是行,化空是證。
七、認取才是見性
問: 中有裡面講三天半到四天之內有兩次自性光明現前,這裡的自性光明和我修行時候會出現的,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靈知之性現前,這個光明一樣嗎?
答:一樣的,都是這個光明,不過要是不修行到那他不會認取,現前不等於見性,認取才見性,不認取就當面錯過也不見性,每個人死後都現前兩回也沒有解脫的,因為他不認取,他也不知道認取。
八、消業與受報
答:遇到好事也是因果,是做好事的好報,不一定做的都是壞事,做好事就有好報嘛,遇到好事也是因果。
問:隨緣消舊業。
答:要這樣說哪種業都能消,受報之後就消掉了,我們說的消業是不受報,就象《金剛經》裡說的:往昔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就是不受報了,並不是指的隨緣消業,隨緣就是隨著受報,當然能消,報過了就沒啥業了。
九、業何時能消完
問:佛解脫之後不受因果了?
答:佛不造因佛不受果,佛無因果,佛有時候也會方便說法,為了讓我們信因果,也示現頭疼三天,是因為敲魚頭敲了三下,這是為了讓我們信因果,這叫現身說法、示現,實際上佛不造因佛不受果,佛無因果,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無持犯。
問:能消的業是還沒成熟的?
答:對,不是定業,還沒受報的,消掉就不再受報了,因為業消掉了,要是一定要受報的就不好消了。
問:往昔那麼多業啥時候能消完啊?
答:本不曾造過業這就消完了。
2019年11月23日節選
一、見性是無為法
答:你的思維總是覺得有個果可證,有個成就可以獲取,這種想法就已經不是成就者的思維了,我們老說根本,比如須陀洹就不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你非要那麼想我到底是不是見性了,見性者能作是念我是見性者,這樣對麼?但是我能破掉妄想執著的根本,習氣還在但根本已經破掉,是名見性,並不說我是見性者,沒有這個話,就象須陀洹一樣,凡夫都入色、聲、香、味、觸、法,不入色、聲、香、味、觸、法者就叫須陀洹,並不是想我證果了。
二、無差別心光與無分別心光
問:無差別心光與無分別心光,有什麼區別?
答:說心的啊,心光,心光,都說的心。無分別就是你的心不去分別他。無差別就是應以何身得度就現何身而為說法,那不是度眾生了嘛,那不就是跟眾生的身體沒有差別,佛也現那個身沒差別,那不就化身嘛。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當然是那個是果地化身啊,象釋迦牟尼佛的化身,化為釋迦牟尼佛,那是果地化身。因地化身,那不是你的心光嘛,因地化身是心光啊,心哪。就是說這個一念無分別心光、一念無差別心光,是報身佛、是化身佛,這都是因地的,一念清淨心光(法身佛)也是說的因地。
我們“願速開智慧成佛,救度眾生,不求餘果!”,當年曾經有人問過老人了,說是“成什麼樣的佛?”,他問的意思就是“是不是就是象釋迦牟尼佛?”老人說那不是,老人說是因地佛,我們“速開智慧成佛,救度眾生”是因地佛。剛才說的是報身佛和化身佛的因地果地,說見性這個事,“速開智慧成佛”就是法身的因地果地啦。
三、消除誤解是名證果
問: 假如在證果期間犯口業?
答:證果不是期間,證果沒有期間的事兒,證果哪有期間哪。你講的話都是沒證果的話,別這樣揣摩成證果了。
證果的人怎麼會造業?沒證果的人也不曾造業。他認為是實有,他是那麼認為的。誰都不曾造業,誰都不曾受報。他是糊塗了,他在那糊塗了,那就需要修行,修行了名字叫證果,並不是有一個果能給你證,並沒有果讓你證,把你那糊塗變成不糊塗,就是說,啥時候變成不糊塗了,沒有什麼業可造,也沒有什麼果報可受,那就是證果。
問:不入色、聲、香、味、觸、法
答:對,不入色、聲、香、味、觸、法,你看《金剛經》裡講的:不入色、聲、香、味、觸、法。你都是入色、聲、香、味、觸、法的話,這些話不是色、聲、香、味、觸、法的話?都是有為的,證果是無為法。盡說一些有為法,不管好壞,有為哪算證果啊? 原本無為,誤認為有為,消除了誤會,起個假名叫證果。這是消除誤會了的話。
他就不肯消除誤會,反而認為是實有,你看背道而馳的。我不是說用詞背道而馳,作為理論方向是背道而馳的,當然是跟佛法背道而馳。就剛才我們說的有為無為,非要在你的有為裡去理解無為,那不是背道而馳?
問:用世間法誤會證果。
答:是的,用世間法誤會證果。證果這事在世間法去找出世法,你找到也不是,還是世間法,也不是出世法。要是從世間法找出世間法,那就我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呵呵。“須陀洹不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須陀洹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陀洹若說我得什麼什麼果,那不就入色、聲、香、味、觸、法了,入了法流了,“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才是入流。證果不是職稱,哪是職稱啊。
2019年12月7日節選
一、對於經論不明白不代表不認同
問:《略論明心見性》裡明心見性的意義我覺得認同第一條、第三條。
答:實際上五條都是在理論上講的,都跟你打坐沒有關係,都是說的理,我們在這兒是把理論上先弄明白,就這五條,就這理論上弄明白,都是說理的,講理。
當然你說你打坐的功夫好,心清淨了,對於理論的理解是不會更好?當然也會,當然有利於你對理論的理解,心清淨了,不那麼打妄想了,心靜了,也有利於你對理論的理解。
但這五條全說的理論啊,我們不就是要認同這個理論嘛,認識這個理論,當然他說得是不完全認同。我不這樣想,我想就是不完全明白,也就是不完全認同,以後會明白,全認同。但是有的我不太明白,這麼說可以。
哪會不認同啊?就是認同,我們應該是對於經論,對於祖師開示,都完全認同,但是呢,經論裡的話,祖師開示的話,有我們還不明白的地方,這麼說話,並不是不認同,全都認同,就算是你沒理解,也要認同。他說得對,我沒理解是我水準低,我以後學習,以後再去明白,認同,哪能不認同?
二、為何說實無眾生可度
問:心密回向文說的“願此生速開智慧成佛,救度眾生,不求餘果”,跟《金剛經》說的“實無眾生可度。”是否說救度眾生不要著相?
答:《金剛經》說的“實無眾生可度”,你為什麼按你的理解啊?你得按《金剛經》理解,不能加上你的理解。
《金剛經》說“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就這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就叫“實無眾生可度”,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你為什麼理解為“沒有眾生”啊?告訴你了,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啊, 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若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這個事兒,都令它入無餘涅槃了,就這個事,就叫“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為什麼這麼說話呢?下邊就是原因,你還說是不是不要著相,你看《金剛經》說的啥原因?“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比你說的詳細,你說的著相,他說的是四相,四個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因為這個,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2019年12月21日節選
一、如何是不得隔日不修
問:昨天早上四點多起來開始打坐,今天早上四點多沒有起來打坐,到下午四點多才打坐,有人說他是間斷了。
答:這不是間斷,你就是到晚上十一點半開始打坐,雖然跨零點到第二天了,這也不算斷坐,但是這一座不能頂倆天,第二天還得打坐,再重說一遍,昨天早起四點沒打,到晚上十一點半才打坐,跨了零點到一點四十後下座,零點界限不算嚴格,跨過去一點也不算間斷,何況下午四點多,更不能算間斷,如果這一座跨零點了,你不能算明天的座,明天的座還要打,這樣就不算隔日不修。可是有的人就說這算間斷了,好像還是個傳法老師說的,這種觀點不對,這種不算間斷,不算隔日,不能堅持間隔多少小時,不得隔日不修就是當天打坐不打坐,早點晚點沒關係,只要當天打坐了都算沒間斷,不管多早多晚,零點界限也不嚴格,說不得隔日不修,沒說間隔多少小時,不要考慮間隔多少小時,不要有這種想法,都這當天裡,早點晚點都沒關係,只要當天打坐了就沒有間斷。
二、是否適合修要從心上看
問:想問一下,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修行方法,如果有幾個手印做不到位,這樣對修心中心法是不是障礙?
答:不是結手印是障礙,是你的這種思想對修心中心法是障礙,什麼叫不到位?是不是要求的標準過頭了,怎麼可能結不好手印呢,一般人都能結好手印,有手指彎不了,手指粗、短等等,結手印的時候手指細長和粗短的不可能完全一樣,都不結錯就好,都是按佛經裡結的,別比較如何到位。
別的法門適合不適合不多說,要說適不適合修心中心法是從手指頭上看的?絕對不是。從心上看的。
問:從心上怎麼看?
答:你可以試試六字大明咒四臂觀音法,這個不用灌頂就能修,修二、三個月,三、五個月,看看煩惱痛苦、妄想執著有沒有減輕,如果一點都沒有減輕,還是那麼煩惱那就算了,那就是不適合,如果果然有效,那就適合修心密,你可以試試,要是不是心中心法,實驗別的法門,你得問問別得問那個法門的人。
2019年12月29日節選
一、道不屬知 不屬不知
問:無知無聞的時候還是有一個知道嗎?知道這一念清淨這是意識嗎?。
答:當然是意識,正在打妄想呢,把你現在這個打字的妄想截斷這就是觀照,截斷它別一念接一念打妄想,什麼知道的知,不盡是妄想嘛,明明知道他不屬於知也不屬於不知。
二、關於心香
問:打坐的時候可以點香也可以不點香?
答:為什麼要認為不點呢?你那個地方不適合燒香,也不是沒有燒,心香嘛,心香不是最好的嗎,為什麼要認為沒燒呢,心裡點香心裡恭敬不是最好的嘛,別認為沒燒香。
三、靈知無相、非關得與不得
問:靈知不可得是因為無相嗎?
答:不對,靈知是無相,但不能說可得不可得,你得不到的時候就是修行目標,就要得到,得到之後才發現原來了不可得,不可得是得了之後的話,得了個不可得,靈知是無相不是因為不可得是無相,得到了以後才知道不可得,在得到之前那就是修行的目標,目的就是為了得到他,得到以後才知道不可得,靈知本身無相不是可得不可得,靈知無相和可得不可得沒什麼關係。
問:得無所得,
答:不如說成歸無所得,得到之後歸到無所得裡了。
四:舍利子形成的原因
問:堅固的舍利子是怎麼形成的?有人分析說是爐火溫度不夠燒出來的,有人說和平時的飲食有關,請問老師。
答:大家不是都知道跟修行有關嘛,但是不是決定性的,也就是說並不是一定要有舍利子才算修行好,沒有舍利子的修行也可能很好,有沒有都不要緊,但是有修行可能會燒出來,就是燒不出來也不能算修行不好,但是要是修行不好想燒出舍利子是不可能的,修行好可能燒出可能燒不出,修行不好根本就不可能燒出來舍利子,跟修行有關。跟什麼飲食、燒的溫度有關?根本不是那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