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志軍老師開示
問:我有一個私人的問題,我們夫妻倆是再婚,他有一個孩子,我沒有孩子。
答:那你就負擔小一些。他的心裡負擔比你重,因為他要顧兩頭。你就是跟他情感非常契合,他也還是要顧兩頭,只是他可以省點心而已。要承認這個事實。
你不能有這種要求:我把他的小孩兒看成我的親兒子,你也得把我看成親媽。這話不對。你是把他看成親兒子,但他可以不把你看成親媽,這才對!明白我說的了嗎?行了,要這樣的話你就省心了。
問:我的宿業太重了,老是在這兒心量打不開。
答:當然。排斥這個事,是人之常情。當然心胸寬闊的另當別論。
我說心胸寬闊,我不說解脫道,為什麼呢?因為世間法、輪回法,不是解脫道。沒有學佛的,也有心胸寬闊的人。那就是有道德的人。這些有道德的人不一定學佛法,在世間輪回裡他以後有福報。
不能要求人人如此,特別是現代人,對你沒有過高要求。只是有一樣,別過頭就行了:別排斥到極端,常人所不能容忍的那種極端,也就行了。
至於說我要契合還是要排斥啊,你別指望我給你說個具體主意。那是你的自由。因為人的性情現在弄不清楚,改變是很難的。
我可以告訴你吧:我三歲就沒有母親了,下面還有四個弟弟兩個妹妹,那是什麼樣的情況可想而知。所以我對這個深有感受。我知道根本就不怪別人,(因為)就是這種格局。
這種格局必然造成那種心態。你的心態我能理解,不要求你做得像聖人一樣。但是你別過頭,大面上過得去,像對待鄰居一樣,能說得過去就行了。
有些人做得一過頭啊,別說像鄰居了,比敵人都厲害!這個事別讓它發生,就夠了。弄成鄰居,別弄成敵人。這就不過頭了。
問:我心裡怎麼能更平和一些?
答:不平和,就這樣(像對待鄰居一樣就好了)。你對鄰居就是不平和,也會客氣吧?!這也一樣啊。
我跟你再舉一個例子:我妹妹成家以後,她丈夫之前也有小孩。她這個人啊,我都不認為她是個佛教徒,有時候狂亂得很。但是在這兒她的心量大,她對那個繼子說:“你都可以喊我姐姐,沒有關係的。我該給你錢還是給你,不一定非喊媽我才給。”
這是啥心態?“你可以喊我姐姐都沒事。我是你阿姨,這樣都行。”你看,直率就好。比憋著藏著反而更容易相處了。
問:我原來老是誤解:帶別人的孩子就像帶自己的孩子。
答:這是自找煩惱。
問:不可能嗎?
答:可能!但那是啥人啊?能對你有這要求嗎?那不難為你嗎?不是光對你啊,你隨便找來一百個例子,同類都找來,一個一個都不夠格。不只是你自己。這是人之常情啊。就是說,不協調是人之常情。它就是不協調的格局,怎麼會協調呢?所以,不能要求過高,但是你別過頭!就是發展到鄰居,別弄成敵人。這個界限定的寬點就定到這兒。要是明說是鄰居更好,掖著藏著反而痛苦。像對自己親兒子那樣當然更好了,但是有幾個符合要求的?書本上有,書裡舉的例子有,可能不是假的,有些教育人的書裡有這些例子,但那是特例。就像我剛才說的袁了凡一樣,特例。像袁了凡那樣人還真不好找。他可以即生因果,一般都不能即生因果,一般是隔生的。今生所受是前生所造。今生所造下生才能受報。最快也是下生,甚至隔許多生才能受報。袁了凡即生造因即生受果。他這個太特殊了,特例。
問:我們家庭重組已經四年了,每回遇到矛盾都是因為孩子的事情,而且孩子受傷比較大。
答:小孩多大歲數?
問:二十四歲了,工作很好。
答:沒事了,行了。除了給你自己造成煩惱(之外沒什麼)。他都不是孩子了,當朋友吧,你要是把他當朋友就沒事了。
問:但是他老受他媽影響,他媽對他(爸)特怨恨。這孩子老替他媽(說話)。
答:我也不能對你有過高要求啊,你要是不擋他倆重婚,你才是道德高尚的人。
問:他媽已經結婚了,重婚不可能了。
答:她媽成家不成家與你無干,但是你讓他放心,我不擋你們倆。你要是能這樣置身事外的話,那個孩子對你也不是威脅。
那咋能造成威脅?他是他,我是我。剛才說鄰居的關係,這總比鄰居還近點吧?你要說跟我親生一樣,那哪有可能啊?這種格局就不可能。
問:你的意思是不是說,他的前妻對他這樣子,是因為對他還有那種情份在?
答:那你這個角度就不可能像我說的那樣辦了。你不會這麼理解。你這個理解角度,(說明)我剛才說的都是廢話。絕對不是這個角度。
我的意思是:我就不妨礙任何人的事,至於你們有情沒情與我何干?根本不往心裡放。你們有情沒情,我心裡不放這個事。我只管我的,只要不礙人家的事就行了。
問:我老覺得他窩囊、被欺負,老是這樣,看著彆扭。
答:從另一個角度,和窩囊、容易被欺負的人(在一起),你不就佔便宜了?你可以整天欺負他,因為他好欺負啊。你可以整天欺負他了,要不然你不就受欺負了?你說是不是?
為什麼說世間是個苦海啊?就是家庭、夫妻也是這種關係。你別看我說得直白,都是這樣。說直白了不好聽。家庭全是這個規律,你看是不是苦海?
解脫道是不是真有意義啊?!這樣解脫道才有意義!不知道世間苦,解脫道就沒有意義了。業海茫茫,真是苦的很!就是造了好因,享了福也是苦。
你別以為那是福,那也是苦!他的苦你不知道,他有苦!就像那地位有高的,就像北京的,地位高的都集中到北京了,他們也痛苦啊。他們那高層人物的痛苦,你承受不了。他比你的痛苦大得多,他們有的痛苦是根本不能解決的。
問:也有人說:你看那領導心量多大!
答:嗨!他也痛苦著呢。
問:你看他能幹那麼大的事。
答:那是他自己幹的嗎?他不幹還不行呢!只要在那位置上必須幹。他一點自由都沒有,老百姓有自由,愛去哪兒去哪兒。“明天有事我不來了”,一句話就完了。
要是有安排他敢不去?他不去那成大事了。你把訪問哪個國家的時間表打亂了,你看是大事不是大事?他想說啥就說啥?那詞都是約定好的,你就不能跑出這個原則。大不自由,你別以為好像他高高在上很自由,(其實)沒有老百姓自由。他一切都得小心,說話都得注意,不能越格。
問:要是咱們,連想也不敢想,他那種心量怎麼能承受那麼大事(情)?
答:你在他那兒也能承受得了。我跟你說,你現在所處的環境、所承受的,換一個女人的毅力加上另一個女人的毅力,一直加三五個女人的毅力,她都承受不了。
問:是嗎?我都沒覺得。
答:當然是,擱那兒就行。雖然是痛苦,只要放哪兒(都能行)。
問:我以為幹那種事跟修行有關係。有人說那種(幹大事的)人,都是菩薩再來,才有那麼大心量。
答:修行目標各有不同。為什麼而修行?我們不能要求人太高。人一開始都求解脫,那是正法時代,那還了得?有些人就是發心為別的,隨著他的修行,不斷修改發心,這是多數,這很正常。隨著學習不斷深入,修行的不斷深入,慢慢修改過來了。
一開始的發心可能都是為了有相的世間利益,有可能是這樣。一開始假如就是(發心求解脫的)話,這是學佛的正因。有這種正因的話,今生就能打開本來。
沒這種正因的話,有時候今生就不能打開本來,他只能轉化到正因,這一生過的時間差不多了(才能發解脫心),轉化的過程非常慢,不是一下就轉了。
一下就轉的人不是不存在,那種人是佛菩薩再來。那種人可能一下就到位,一般人的修行不容易到位,需要有個過程。
人生苦短,就這幾十年功夫,一般都來不及作一個大的轉變。這一生結束了,下生接著來。修行是生生世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