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驤陸居士下集》

學佛叢談

著者: 王驤陸居士 佛法的真精神 人生的悲歡苦樂只是心的作用,一切造作也是心的作用,佛度眾生,只是要人覺悟,心上再來個心,瞭解人生的所以然。覺是感覺環境的幻化,悟是悟到自心的緣妄,外不被環境所惑誘,內不被妄心所轉輾,明白自己天然有個自主獨立性體,雖然一時糊塗妄作,一覺便回到本來。所謂悲歡苦樂,和一切一切,都是夢幻泡影,不再上當,這是個自主獨立的偉大精神。佛不自稱是佛的功能,是一切人無賢無愚無大無小自有的功能。佛法的真精神就在此。...

明心別錄

著者: 王驤陸居士 ---------------------------------- 心性釋義第一篇 性之與心,非一非二,體用而已。性為心之體,心為性之用,體用非異,其義正與心經色空四句相同。儒家終未分析性與心義,只說得個心字,而一切功行,無不由心上著手。釋氏以見性為宗,禪宗即心性不分,以體用不離,能明心即可見性,如火不離光,恐後人轉分為兩截而多所分歧也。...

入道指南

著者: 王驤陸居士 學佛心要 世人要去苦惱,除災禍,得康健,保富貴,先得明心;心明則不造業作惡,禍害自遠,身心泰然矣。但明心必學佛,學佛必自求,求佛得一,求己得七,此為正因,別無二法。初學佛者,先讀此書,明心要作根本,有一步登堂之妙焉。 天津印心精舍丙子七月盂蘭勝節紀念 本月是佛天歡喜節,人也要歡喜。但人生第一歡喜事,無過於學佛。人為什麼要學佛?學佛是求覺悟。因人世上無一事不感覺是苦,佛是極樂,人要去苦得樂,明白苦樂之義,在心不在身,亦不在貧富貴賤,所以要學佛。...

入佛明宗答問

著者: 王驤陸居士 序 吾師王驤陸居士主講于天津印心精舍凡七稔,於學人莫不隨機啟發,同門中得明心要者莘莘然,邇年皈依日眾,請法之餘,問答甚多,同人等扼要記錄,裒為一帙,乃前所輯之《乙亥講演錄》中有未及者。天津張居士聘三,發心流布,以供同參,並囑為之序。 竊謂印心宗旨,惟一大事,良以眾生苦惱,哀莫大於生死,事莫重于成佛,而成佛關鍵,又在明宗。遂請于師,以入佛明宗答問為名,先印初編,使初發心者,得入佛之門,已入門者,得明宗之路,必先知乎所以謂之佛與宗者,究竟是一是二,然後豁然於所謂入者明者,如是而已。...

乙亥講演錄

著者: 王驤陸居士 一、此講演錄都為三分,系主講師王驤陸居士開示語錄,初為啟機分,以啟發大心承當為因,次有正修分,以當機授法實修為緣,三為印證分,以修後開悟印心為果,謹擇要記錄付梓,以供同參。   二、本會原名學佛研究會,嗣改組為印心精舍,驤師在會傳法,前後二年,講座四百餘次,教誨學人,倦焉勿替。皈依同人得明心要識自本性者,不可勝數。惜甲戌歲所講,未存記錄。此系專就乙亥歲(一九三五年)所講者,故名乙亥講演錄。...

學佛最初之決定

著者: 王驤陸居士 凡人到歧途莫決的時候,是最痛苦的時候,一切疑怖恐慌,隨之而起。忽有人指示究竟,使勿入險道,則其人之感激誠不可名狀。然又有人焉,已入險道而不自知,設有人指示究竟,彼終不信。必親到遇險時,無處問津,發生恐怖時,方為之指示,彼始信入。然又有人焉,雖入險道,急求指示。雖有人指示其究竟,但多疑之劣性不除,轉因指示太易而生疑慮,常恐受欺,轉而不信,指示亦終無益。此三等人,比比皆是,甚矣度人之難也。是故世上迷人倍多,轉輾自誤,更以誤人。此佛菩薩大悲心之所由啟發歟?  ...